再次走进华中海附,还是因为孩子。
小子读五年级的时候,我跟家里的二老提起,以后让孩子到华中去读书。“不行!孩子还那么小。”二老极力反对。
“不担心,孩子总不能一直在我们身边。”我这样说着。
带小子到华中就读那天,我和其他家长一样,给小子布置好床铺,带他到了教室,就离开了学校。路上碰到一个同样送孩子来读书的朋友,“怎么,你这样就走了?”
“不担心,孩子总不能一直在我们身边。”我这样说着。
接到老师在家长群里的通知,得知学校要组织军训。想到军训,想到烈日,想到他那“疯长”的青春痘,妻子和女儿都有些担心。
“不担心,孩子总不能一直在我们身边。”我这样说着。
前两天,又接到老师的信息:家长可以在傍晚时候,进校探访。
恰是军训的第一天。妻子早早就开始了准备,买了保温桶,煲了骨头汤,又给女儿的舞蹈班请了假,约着一起给小子送汤去。
或许,这就是母亲的天性。进了学校,妻子便与小子聊得火热,从综合楼,一直到了宿舍。她给小子洗了衣服,到食堂吃饭又是一个劲地舀汤。
来华中时还在想,进校探访嘛,哪用得着一个半小时。放下碗筷的那一刻,才发现时间已在聊天、默视、夹菜、倒汤中加速跑过。
“给妈妈抱抱。”分别时,妻子说。小子笑着给了个拥抱,又要过来抱我。
我伸出手去:“我们,用男人的方式告别。来,握个手。”
儿子又笑了,与我握了手,就和同学一起,说着聊着,往教室而去。
“不担心,孩子总不能一直在我们身边。”我心里想着。
可是,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忽然有了一种特别的感觉。不是伤怀,不是喜悦,不是不安,也不是不舍。
感觉,那更像是一种孤独。
是的,一种孤独的感觉。
那年,我离开家乡到外省读书时,母亲哭红了眼,父亲却只丢下一句“好好读书”,就转身走进家门。
现在,每次我带妻儿回老家去看望二老,回程时在车边叮嘱个不停的,是母亲。而当我的眼光从车里往家里扫寻,总看到老父亲靠着门,举着个半高的手,向我们张望。
是不是所有的父亲都是这样,喊着孩子向前冲,看着孩子摔倒了,却袖手旁立地喊着自己站起来。
当孩子开始向着阳光奔跑,越来越远。自己又偷偷地倚着夕阳,踮起脚尖而望。似乎,那一眼,便是满足,便是幸福。
小子,好好读书吧!我等着你回家,张开双手,向我走来。
而现在,我要开车回家了。
向着老家,向着夕阳,向着眼神。
文章为笔者原创,原发自公众号 —— 回忆是一片森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