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共修论语》学习打卡记录9
直木 20211205学习 打卡9
《先进篇》
第一章节
原文
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11.21: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精 华 解 读
色庄者乎:你是一个容易被语言打动的人吗?
在本章当中,孔子给出了自己的疑问:那些看起来说话很稳重、很靠谱的人,是真的表里如一呢,还是装出来的呢?识人善用可以说是现代职场的必备素养之一了,如果不小心看错了人,这之后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在《为政》中,孔子说过:“视其所以,察其所由,观其所安。” 如果不想被他人的言语迷惑,我们大可以看看这个人做事的手段和方法,看看这个人过往的经历,看看他做什么事时可以怡然自乐。通过这三种方式,我们基本上就可以了解一个人了。
原 句 译 文
11.20
子张问成为善人的途径,孔子说:“踩着前人的脚印走,总有一天会有所领悟的。”
11.21
孔子说:“说话靠谱的人固然值得赞赏。但这种人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仅仅从外表上看起来稳重而已呢?”
课 后 思 考
你是一个容易被语言打动的人吗?你会为此“吃亏”吗?快来聊聊你的故事吧~
直木学习心得:
1、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解释有很多的种,而且最常用的是有两种。
第1种是孔子赞成践迹,那么解释应该为,如果你不照着别人的脚印走,就不能入于室,也就不能成为善人,所以成为善人也要按照前人或者是大众的脚印去走,才能成为善人。
解释2,孔子并不认为善人是需要践迹,才能得得道,善人如果照着别人的脚印走,但也不能入世,因为所谓的入世的状态是达到圣人的状态,所以善人,还达不到圣人的状态。
每个人都需要警惕平凡之恶。
所谓的平凡之恶,就是像一个俗人一样去争执,像一个俗人一样去追求财富,甚至像一个俗人一样踩着别人往上爬。
我们应该拥有打破凡俗的套路,拥有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超凡脱俗的幸福人生。
人的修炼常为凡人,善人,圣人等不同的境界,如果想要修炼成为圣人。则是需要拥有大爱和持之以恒的付出的。
2、很多的人在识人用人时都是受获于这个人表面的说法,甚至他表达出来的东西,其实一个人真正的内心需要正确的去认识,至于认识的方法就是前边章节所学到的。
一个人做了什么,远比他说了什么更有力量和更能体现出一个人内心真正的想法。
所以在爱情当中经常会有人说一句话,就是宁愿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也不能相信男人那张破嘴。其
实就亲密关系来说,并不是不能相信男人那张嘴,而是在选择合适的伴侣时,就要选择与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比较匹配的,这样才能够一块携手进步走更远的路。
第二章节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求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精 华 解 读
闻斯行诸:孔子因材施教的经典案例
对于“闻斯行诸”这同一个问题,孔子分别给了子路和冉有不同的答案。理由很简单:两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子路好勇斗狠,容易闯祸,所以孔子建议他遇事先和家人商量;冉有优柔寡断,容易退缩不前,所以孔子鼓励他赶紧付诸于实践。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推荐你读《未来学校》《大学的终结》《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
原 句 译 文
11.22 子路问:“一听到有道理的事情就要行动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一听到有道理的事情就要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吧。”公西华说:“仲由问‘一听到有道理的事就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冉求问‘一听到有道理的事就行动吗’,您说‘一听到就行动吧’。我有些糊涂了,斗胆想问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课 后 思 考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你觉得应该“闻斯行诸”吗?聊聊你的看法吧!
直木学习心得:
因材施教是教育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现在学校的教育是在统一的模板下按照统一的考纲要求进行教与学,不论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只是从大众所掌握的程度出发来进行教学与测评。
学校统一考纲,这其实不利于很多学生的学习,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学生已经烂熟于心,但有的学生却还一知半解,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学习规则,现在比较有效的是翻转课堂。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翻转课堂的一些实践,通过实践也获得了一些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