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吃食中,有比汤圆更甜的么?如果有,大约也只有八宝粥可以跟它打个平手了。就是卖的罐装的八宝粥,开始我很喜欢吃,后来越来越不喜欢了,我开始喜欢上它的,是缘于它的甜,后来不喜欢它了,也缘于它的甜。汤圆也是一样的。它很好吃,很甜,像个刚长大不知世事的甜妞似的。但是我们也只能吃它个一两餐,如果天天将它摆上桌,那么我们的胃口不知道歪腻成怎样了。
食品跟人生是一样的,到底还是平淡一些的白粥,或者普普通通的咸味,更让人持续地接受。特别是白粥,虽然平淡无味,它却能变出万般味道,比如放点糖,它就甜的,和豆瓣酱、豆腐乳,它就是鲜香的,不论是过食饼筒、麦饼、油炸的扁食水饺,还是和各种菜吃,它都能做到和它们彼此融洽,并让自身焕发出特殊的魅力。如果用绘画比拟之,白粥就是留白,就是一张白纸,但是白纸是最具创造力的,可以涂抹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
汤圆的甜是汤圆远离人们日常吃食的原因,但也正因为它甜到了极致,人们又赋予它新的意义,比如说生活要甜甜蜜蜜,诸如此类的。再加上它白胖可喜的形象,于是每当过年过节,汤圆这尊大神又被我们请出来,来安慰我们的味蕾和我们的心灵了。
在我们台州,在诸多节日之中,汤圆有三次现身机会。一次是元宵节,一次是端午节,还有一次是冬至。
元宵节吃的汤圆一般个子小小的,里面包着豆沙的馅,或加了糖的芝麻的馅。咬一口,黑糊糊的芝麻馅汁就流出来了,甜得旖旎,在舌尖上打转,同时又夹杂着一种喷香的味道,我知道那是芝麻的香味。
芝麻一般是提香的,随便洒上几颗,就足以让食物喷香可口,而汤圆的馅却实打实的全是芝麻,且是磨细了的,那相当于将所有喷香的食物都堆上去了,那也真是香到了极致。
这种汤圆的外皮是糯米粉做的,吃起来软软的,糯糯的。看起来,则白白的,肉嘟嘟的样子。元宵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吃了汤圆,也祈盼着一家人团圆和美地过日子。
端午节吃汤圆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后来去单位,端午的时候,除了发粽子,也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每个人免费赠送了一碗汤圆,我这才知道,汤圆原来在端午也是流行的。
端午节这个节日原是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不知为什么,到了我们台州,这个节俗变成了吃的狂欢,而且离原来吃粽子的旧习越来越远,什么端午节吃食饼筒,吃麦饼(跟食饼筒很相似,不是正宗的麦饼),现在又来了吃汤圆了。汤圆圆圆白白的,那白也白的脱俗,很有飘逸的仙气,盛到碗里,中间一个环绕着一圈汤圆,在清水里像朵莲花,仿佛我们天台华顶峰,既好看又有禅意,这大约是人们喜欢在它身上寄托寓意的理由吧。
到了年底,十二月底的冬至日,人们又会吃汤圆了。冬至节俗是比较大的,俗话说,冬至大如年,这一天过节比较隆重,很多地方将它当作新年的起始。
我觉得中国人过年是比较有意思的,是不是他的脑子一直盼望着过年,所以他的年好像永远过不完的。冬至一般在阳历十二月,阳历的元旦都没开始呢,人们就开始急着过年了。然后是元旦,这一天单位会放假,商场会张灯结彩,举国欢庆。再接着自然是阴历过年了。也就是所谓的新年,又叫新春。经过七八日缓慢悠长的序曲,经历新旧交替的高潮,然后又进入舒缓的庆祝期,而到了元宵节,这既是隆重的节庆,又代表着新年真的将要落下帷幕了。元宵的庆祝,难道是对过年的恋恋不舍?
在所有大大小小的过年里,冬至是最早的过年。这一天有一个约定习成的节俗,就是吃冬至圆,据说吃了冬至圆,就是长了一岁了。长年岁,对小孩是值得庆贺的事,可是对于老年人,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欢喜着吃冬至圆。只见得他们仍如平常一样举箸,面不改色,这是否说明他们早已参透了生死?
冬至这一天,我们天台人照例会做十几二十几条的食饼筒,再拿去祭祖,然后在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擂冬至圆。
冬至圆其实也就是汤圆。此时的汤圆跟元宵节吃的汤圆还是不同的。元宵节时,我家是买现成的,可以偷懒,而冬至则必须自己做,以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所做的汤圆也是不同的,元宵的汤圆是里头带馅的。冬至的汤圆一般不带馅,只在外层滚了一层黄色的炒粉。而且个儿又大,跟个鸡蛋那么大,搓成滚圆的。
冬至那日,日照最短,寒风特别料峭。我从暮色中推开寒风中半掩着的木门,扑面而来的是腾腾的灶㶽的蒸汽。在缭绕的汽水中,妈妈正站在灶台前,腰间系着围裙,手里搓揉着汤圆。她将糯米粉摘一小团过来,用两手的手心不停地搓,将粉团搓成圆圆的,然后丢进揭开锅盖的沸水里。她的头上还有一盏不太亮的普通的灯盏。
所以在我印象里,冬至圆的记忆更深一些,它总是同汤汽水、腰间的围裙、昏暗的电灯相连接的。冬至圆的热腾腾,也与屋外的寒冷是两个境界。
食物不仅仅吃的是它的味道,有时伴随的是一种记忆、一种文化,甚至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情感。冬至圆在我心里,它就有旧时光的味道。
做了十几个汤圆之后,妈妈盖上锅盖,小煮一会。熟了之后,用勺子捞起,丢进黄豆粉里滚几遍。用黄豆粉滚,我们这里叫“擂圆”。本来雪白雪白的汤团,瞬间全身粘满土黄色的豆粉,毛绒绒的,像穿了一层毛衣,显得暖融融地可爱。妈妈随手把它拍扁,扔进盘子里,就可以吃了。
冬至圆的口感是又糯又甜,糯的是里面的糯米,甜的是外面的黄豆粉,加了糖的。黄豆粉吃起来粗沙沙的,颇有回味。
因为糯米粘人,吃一个汤圆,就满嘴粘满粉末和糯米,像就地嗑了个大嘴巴。吃的人只得一边吃一边擦,最后吃完还得去洗个嘴巴。这些人有时会互相讪笑打趣,特别是有小孩的,他们就逗他,哎呀,你的嘴巴怎么了,都长胡子啦。逼迫那个小孩去找个镜子照。看到自己的大花脸,他同周围的人一起,嚯嚯地笑起来。
这些都是留存在记忆里的关于吃汤圆的最浅淡的趣味,但它又是那么暖心,在人生艰难的路途上,照亮了往后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汤圆除了味道太腻外,据说其食材中还放了板油的,而且糖分很高,不宜多吃,否则容易消化不良。所以有些人也将它改良了,制成咸口的。
我曾吃过一位仙居同事做的汤圆。对她做汤圆的方式感到很是新奇。
最开始吃汤圆,我还以为很简单,不就是揉几个糯米团子么。可是她却不是,一直叮叮咚咚地忙着,先用多种食材,如茭白呀、胡萝卜呀、磨菇呀、豆干呀什么的,切成细丁,炒了馅,然后再捏糯米粉,掺好揉成粉团后,做成皮,将馅裹进去。一个个圆嘟嘟胖乎乎的汤团做好了。我以为下到白汤水里煮个熟,或者直接蒸起来,就可以吃了。没想到,她又开始下猪油了,还切了青菜下去翻炒,再又和上各种佐菜,像汤面一样,将汤圆放下去。最后汤圆就成了一道跟面食差不多的小吃啦。
这道小吃真是奇怪又繁琐,我不知道他们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折腾一顿普通的餐食。但仙居人做到了。有人说敬畏字纸,因为字和纸是读书人的根本,那上面留存着中国的文化和祖宗的智慧,自然马虎不得,没想到仙居人对吃也很敬畏。我看她做每道菜都是隆重且用心的。一道很简单的小吃,竟被她加上了这么多繁杂的程序,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过,还真别说,被她这么一折腾,汤圆还真的很好吃。黏黏的糯糯的,又咸咸的,满口的余香,至今我还念着她做的汤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