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16921/d1afdf692ad4b948.jpg)
昨天女儿订了电影票,是《你好,李焕英》,喜剧,贾玲导演,编剧,主演。老公一听和贾玲有关,说换一个,他就喜欢方清平。另一个就是王宝强,算了,还是选贾玲吧。
想当然地以为搞笑片而已。当下许多小品或喜剧,本就笑点低,或可能还有演技问题。有些演员在台上叫驴一般,扯着嘶哑的嗓门,求掌声求泪点,藉此硬生生往高潮处拉扯。
看台上演员,双手如长钩子,看谁居然不鼓掌,不大笑,众钩子齐挠痒,怎么?还不配合?有人说了“观众素质太低”——什么玩意。
可电影《你好,李焕英》,带给我完全不一样的观感,贾玲,你真棒!
影片从贾玲高考升学宴开始,她高考收到录取通知书是成人学校,竟造假成知名一本学校。升学宴母亲的满脸傲娇,老友王琴的不屑与炫耀,贾玲造假证书的忐忑,宴会上造假败露后与母亲回家的一路畅谈……大货车撞来,母亲重伤,开始穿越旅程。
这本是人人喊打的作弊行为,偏偏到贾玲这,手段卑劣,但动机纯正感人,满满的感恩之心,母亲的包容与爱……开启流泪模式。
交通事故让亲情阴阳相隔,于是贾玲穿越到母亲的年轻时代,希望对母亲的生活有所改变。
穿越回去的几件事有:帮妈妈买到奇缺的电视;为了打压“仇人”气焰打排球,完成妈妈口头禅遗憾,“我要是参加打排球,还有王琴的事?”
其次,是为妈妈婚嫁事,穿针引线。策划两次约会:看电影,划船。还有利用厂子节目汇演,表演二人转。
阴差阳错中,都以失败告终,期间充满电影的喜剧笑点,可脸上始终泪花不断,有抽泣声,老公胳膊肘在一边捣我,捣什么?我只是吭哧了几下而已。
贾玲号啕大哭着在街头追赶,子欲养而亲不待之痛戳中大众泪穴,还有小品式的诙谐喜感点缀其中。
悲伤中欢喜,无须绝望;欢喜时感恩,勿忘母爱。过年团聚的日子,回味亲情,拥抱母爱。还有母亲说的话,“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更会博得无数学子的共鸣吧。
感觉这故事还能讲的更好,能够更具张力,如过于感性,血肉倒丰满,骨骼脉络更清奇点就锦上添花了,随贾玲?哈,逻辑构架更清晰一点,内容再充实一些,或更趋精品?
如何写好自己的故事,沉进去但不能沦陷其中,还要保持清醒远观的视角,或许是简书日更这70天来的收获之一?还有看简叔直播,听简叔分享文章时事娱乐热点的一些点评,真的受益匪浅。
最后说点不合时宜话,可仍然觉很有必要,一部电影,起码要经得起法律法规的检视。造假录取通知书,演戏骗取同情买到电视,对于这类有违法律法规或社会诚信的行为,该有所惩戒。
崇尚法律,树立法律信仰,维护法律法规之尊严,人人责无旁贷,影视人更应有所担当,和抢座、宠物狗或高空坠物危害公共安全一样,小事不小,同样不容小觑。
刚女儿微信说刚看了王宝强的《唐人街探案3》,也不错,再订上票?偏见要用亲见的事实打破,去!
2021牛年奋起扬蹄之际,贾玲,你要赚取我们多少眼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