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教学
品味语文的芬芬———摘自汪智星老师《过着语文的日子》(四)

品味语文的芬芬———摘自汪智星老师《过着语文的日子》(四)

作者: 暗香疏影手笔 | 来源:发表于2019-04-23 21:41 被阅读337次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板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汪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钓鱼的启示)

        (用红粉笔将“鱼”字写得特别大,用蓝粉笔板书“启示”一词,在“钓鱼”一词下画横线。)

        师:你们老师平时这样写课题吗?

        (生摇头)

        师:今天,你们看了汪老师写的这个课题,心里一定有问题想问吧?

        生:为什么把“鱼”字写得这样的大?

        师:是呀,汪老师把这个鱼字写得如此之大,绝非好玩,是希望大家看到这个大大的鱼字,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着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鱼?

        (板书:?)

        生:为什么在“钓鱼”一词下面划横线?

        师:汪老师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你的思考,对吗?请你读一读“钓鱼”这个词?

        生(读):钓鱼。

        师:读着这个词,你会思考什么?

        生:谁在钓鱼?

        师:你会思考什么?

        生:钓到了什么鱼?

        师:你还会思考什么?

        生:怎么钓鱼的?

        师:不简单!汪老师在“钓鱼”一词下面画了横线的目的被你发现了。到底是怎么钓鱼的?

        (板书:?)

        生:这是一个怎样的启示?

        师:是一个会观察,会思考的学生。

        (板书:?)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鱼?是怎么样钓的?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三个问题很有价值,但汪老师要告诉同学们,当你们认认真真、完完整整地将课文读完一遍,这三个问题一定不再是问题,因为答案全在课文里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相信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完完整整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把书中能够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句子画出来。

        (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静静地画出描写回答上述三个问题的句子。)

        师:都读完了,都画出来了。怎么样?认认真真、完完整整地把书读完了,这三个问题全有答案了吧!记住,书是读懂的,而且要尽量靠自己去读懂。(教师擦去三个问号)

        师:同学们,此时谁能概括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跟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但因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便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中,从中我得到了启示。

    (先后让两位学生复述了课文内容)

        师:知道“启示”是什么意思吗?

        生:启发。

        生:道理。

        生:启迪。

        师:课文通过叙述一件小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板书:事、理)同学们,今后若读到这类的课文,我们可以先读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读出课文所说明的道理;若写这类的文章,也可以尝试着按这种“用一件小事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方法进行写作。

    三、细读课文,品悟“诱惑”。

        (一)品“诱惑”之大。

        师:刚才同学们读完书,都知道了这是一条怎样的鱼。请你读一读这是一条怎样的鱼。

        生(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出示句子: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个片断。

        生(齐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这条鱼到底有多长,作者写了没有?

        生:没有。

        师:这条鱼到底有多重,作者写了没有?

        生:没有。

        师:作者只是由衷地赞叹道——

        生(个别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作者只是由衷地赞叹道,一齐读!

        生(齐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对于我而言,是从没见过的,是见所未见的。你不妨猜猜,可能有多重?

        (示意学生把自己的猜测轻声附耳对老师说)

        师:极有这样的可能!请把你的这种猜测读出来!

        生(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你不妨猜猜,可能有多长?

        (示意学生把自己的猜测轻声附耳对老师说)

        师:极有这样的可能!也请把你的这种猜测读出来!

        生(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这鱼太大了!(板书:!)

        (点击课件,“欣赏”一词变红。)

        师:同学们,知道“欣赏”是指怎样的看?

        生:观赏。

        生:端详。

        生:看得非常认真,非常细致。

        生:看得非常得意,心情很愉快。

        师:看得很认真,很细致,很专注,心情愉悦,这可不是一般的看,而是欣赏,就像欣赏一幅瑰丽无比的山水画卷,就像欣赏一首精彩绝伦的乐曲,就像欣赏一件价值连城、爱不释手的宝贝一样。你说,此时我和父亲的心情一定是?

        生:开心。

        生:兴奋。

        生:得意。

        师:你试着读一读!

        生(读):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也试着读一读。

        生(读):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同学们,一起读。

    生(齐读):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这鱼太美了!(板书:!)这样美的鱼,在银色的月光的照耀下,再看那轻轻翕动的鱼鳃。实在太迷人了!(板书:!)

        生(齐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这是多么大,多么美,多么迷人的鱼呀!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作者仅仅是在向大家介绍这样的一条鱼吗?不急着回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中的句子。

        出示句子: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生自由地朗读句子)

        师:对我和父亲而言,这条巨大的鱼实际上就是一个?嘘!不急着回答,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这段文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边看边思考:这条巨大的鱼实际上就是一个?找到答案,把这个词写在课题“鱼”字的上方。

        (老师巡视课堂,发现正确的肯定,发现理解有误的及时提醒。)

        师:这条巨大的鱼实际上就是一个?

        生⑴:诱惑。

        师:这条巨大的鱼实际上就是一个?

        生⑵:巨大的诱惑。

        师:这条巨大的鱼实际上就是一个?

        生⑶:巨大的诱惑。

        师:而对这么大的一个诱惑,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4~9自然段。怎么读,请看汪老师提供的读书方法。

        (二)面对“诱惑”,我抉择之难。

        出示:

        智多星读书法:汪老师走在谁身前,就请谁来读。在你读的同时,汪老师会随机提出问题,你就要及时回答我的问题。

        师:请你来读读汪老师提供的读书方法。

        (生读)

        师:因为是汪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命名为“智多星读书法”。大家都明白了怎么读书了吗?

        生(读):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请你看着汪老师的眼神。“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生(读):爸爸!为什么?

        师:孩子,你必须把它放回湖里去。

        生(读):爸爸!为什么?

        师:孩子,你非把它放回湖里去不可。

        生(读):爸爸!为什么?

        师: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心里?

        生:着急呀!

        师: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心里?

        生:焦急呀!

        师: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心里?

        生:急切呀!

        师: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请你坐下去。(来到另一位学生身前)请你读。

        生(读):“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师:你之所以这样争辩着,哭出了声说,是因为你心里?

        生:难过!

        生:伤心!

        师:再请你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师:请你坐下。(来到另一位学生身前)请你接着读。

        生(读):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我看到了你的眼神,我看到了你乞求的眼神,你这种乞求的眼神,是在告诉我,你此时的心情是?

        生:苦苦地求。

        生:非常不情愿。

        生:极不情愿。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请坐下。(又来到另一位学生身前)请你继续读。

        生(读):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快了!太快了!

        生(放慢了速度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快了!还是快了!

        生(再次放慢了速度,入情入境地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我看到了你的动作,你是那样的慢,是真的动作不熟练吗?

        生:不是。

        师:是真的取下鱼钩有难度吗

        生:不是。

        师:你的动作是那样的慢,完全是因为什么?

        生:舍不得。

        生:不舍得。

        生:不舍。

        师:那是不舍得,舍不得,不舍,万般不舍,万般无奈。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从我的语言、眼神、动作中,看出了我的一系列心情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一条鱼呀!这可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呀!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我要做出道德抉择,的确是真的艰难,真的不容易呀!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句子: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齐读)

        (三)面对“诱惑”,父亲抉择亦难。

        师:诱惑如此之大,我在面对道德抉择时,是无比艰难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父亲面对这样的巨大诱惑时,最初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中的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请你直接读出父亲的话。

        生:“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得”就是——

        生:必须。

        师:“得”就是——

        生:一定。

        师:“得”就是——

        生:非这样做不可。

        师:这是父亲说的话,态度很坚决吧!但是你们发现了没有,父亲在说话前,心里是经过了好长一阵的思考的,或者说思想上经过了一番斗争的。这里的“盯着”,“看了好一会儿”就是一种暗示。父亲一定是在想!想想,父亲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不急,想一想,再说。

        (点击课件,“盯着”“看了好一会儿”变红。)

        生(1):父亲可能在想,我到底要不要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呢?

        生(2):鲈鱼这么大,这么迷人,我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把它放回湖里去呢?

        生(3):我是让孩子把鱼放回湖里,还是让他把鱼拿回家呢?

        生(4):这么大的鲈鱼,钓到是非常不容易的,但现在离捕捞开放时还有两个小时,我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师: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发现了吗?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就连父亲这样的一个人要做出抉择,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句子: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引读):在人生旅途中,我是一次又一次地遇到了巨大的诱惑——

        生(接读):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引读):面临道德抉择时,我也是一次又一次地想起父亲的话——

        生(接读):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引读):我终于明白了当年父亲让我把鱼放回湖里是正确的——

        生(接读):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读完这篇文章,读懂了钓鱼的启示,汪老师感悟很深刻,课前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放,就是放下、放开、放走,一切只是个简单而普通的动作而已,但有时候,一个人真能“放”下自己将要拥有或已拥有的一切,那是需要宽广的心胸和博大的情怀的。

        ——未来著名的教育家汪ZX

        师:请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放,就是放下、放开、放走,一切只是个简单而普通的动作而已,但有时候,一个人真能“放”下自己将要拥有或已拥有的一切,那是需要宽广的心胸和博大的情怀的。——未来著名的教育家汪ZX

        师:你们读完课文,读懂了钓鱼的启示,读了汪老师的感悟,此时内心也一定有感悟,请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署名为:——未来著名的XX家XXX

        (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课堂)

        (先后请了四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生⑴:人生路上有许多巨大的诱惑,如果你能抵住诱惑,而且做出正确的抉择的话,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未来著名的文学家谢QY

        生⑵:有的时候就是要把自己最珍贵的物品放手,以品德为重。——未来著名的小说家史XF

        生⑶:舍得,舍得,只有“舍”,才有“德”。——未来著名的科学家段R

        生⑷:一个人,要放下自己沉重的担子,肯定非常艰难。同样,一个人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成就,也是非常艰难的。——未来著名的文学家段YX

        四、回顾课文,升华主题。

        师:从你们的言语中,我明白了,同学们的理解与感悟也挺深刻的。难怪作者最后说——

        生(齐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板书:永久、终生)

        师:还记得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那件事吗?

        (学生回忆并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件事给作者的启示是?请同学们看着板书。面对巨大的诱惑,要做出道德抉择是——

        生:不容易的。

        师:要做出道德抉择,那需要——

        生: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

        师:要做出道德抉择,那需要——

        生: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

        师:要做出道德抉择,那需要——

        生: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

        (点评:教师此处的教学可以说给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整体感知到局部解析再回到整体总结,使得课堂的教学结构完整,尤其是教师引读下的学生对中心句的反复朗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这样的语言和蕴含着的道理也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感悟:

    我读汪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就是一堂人生的哲理课,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面临道德抉择或事业抉择的时候。当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难以自拔时,就想想这节课。汪老师不但教会了学生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还培养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其实不单是文字的教学,也是综合素养的贯穿,我们在读懂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时才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这节课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处处体现,教会了学生如何读书,如何从书中读懂作者的内心和父子俩当时的情景,这都是阅读中去理解和体会才能有的感受。

    我阅读他的文章读的越多越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总感觉自己越来越不懂得怎么做语文教师了,当语文老师难,当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更难。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来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被淘汰。

    品味语文的芬芬———摘自汪智星老师《过着语文的日子》(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味语文的芬芬———摘自汪智星老师《过着语文的日子》(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zb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