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98858/1da605ffa76ef061.jpeg)
绿衣童子喜清妍,不肯秋风舞作鞭。
白玉盘中翻翠袖,黄金殿上曳青莲。
三千娇蕊家家月,十二楼台处处仙。
莫道浮生无供给,其时着意赏新鲜。
![](https://img.haomeiwen.com/i3598858/13c97412a32d679e.jpg)
一带清溪漱玉流,飞来白鹭狎沙鸥。
云间缥缈穿星宿,竹里霏微弄素秋。
几阕翩飞王谢雁,数声偷傍钓台悠。
当时为奏销魂曲,埋在苍苔已晕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3598858/c31f347e1bb51a4f.jpg)
霜晴无处不繁华,秋色天清奏笛笳。
红树半开陶令宅,绿阴初长杜陵花。
吟余带月痕将没,醉后题诗字已斜。
独倚钓船风满水,一鸥轻拂暮云遮。
Ps:《音画诗尚系列》之作品多凭一时兴致看图涂鸦。练习多了就会发现指间随意敲出的句子竟然大都踩在平平仄仄的点子上了,这就说明“习惯成自然”的道理,一旦形成“肌肉记忆”,格律即是水到渠成,并不需要刻意去背诵平平仄仄的,否则太枯燥乏味了是吧?
如果你还觉得格律桎梏了手脚,那说明还没练到家,还得继续练手。我一直以为格律的最高境就是你潜意识中写下的东西,竟然合乎格律。
再者,“语感”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为什么呢?要知道诗词的最初都是用来吟唱的,所以吟诵起来的节奏要流畅,不要有滞涩之嫌。
“语感”这东西有点神秘,它是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人们凭着语感可以判断句子的正误,却不一定能说出所以然来。语感的强弱与一个人的阅历有关,它与乐感一样有时也需要一定天赋。
总的来说格律就是古诗词创作的敲门砖,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除非你拼音知识没学好,否则一点都不难。
然而格律不难意境难。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我们写景不是单纯写景那么简单,是要通过你描绘的景色来烘托你想要表达的情绪。此所谓“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诗庄词媚,律正绝奇”。我的理解是律诗作为等句应该看上去比较“正”,不像词牌大多为长短句,可谐可媚,错落有致,甚至生活用语都可掺入,此谓活色生香。
而绝句的字数更少,多则二十八字少则二十字,这就要求更高了。如何在这区区的四句里面产生出奇制胜的景象呢?
所以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