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漏斗到波纹理论,永远要走在消费者前头

漏斗到波纹理论,永远要走在消费者前头

作者: 9039464a5459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07:03 被阅读136次

    近两年,今日头条投入10亿补贴短视频创作者;百度宣布向内容生产者分成100亿;淘宝也从单一的购买平台转变为直播刷销量的社交模式。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已经在悄然改变,营销的角度也在改变。过去商家是内容或产品的生产者,而现在消费者才是真正的生产者。过去商家只要考虑如何将商品更有魅力地展现出去就好,现在商家真正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商品包装成消费者更需要的样子。

    那么,营销角度的变化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时趣互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锐认为:获得流量的来源,从过去的购买广告为主,开始变成通过广告、互动和广告的合力来实现。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的广告像一个大漏斗,把消费者层层网住,然后逐渐漏下那些对广告最有兴趣的人。而现在,更加需要联动效应来影响消费者对我们的选择。这其实就是从漏斗理论到波纹理论的变化应用了。

    那么什么是漏斗和波纹理论呢?这两个理论要如何运用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漏斗和波纹理论的定义:

    本质上来说,漏斗和波纹都是一种物理现象,后来逐渐演变为传播学理论。

    在传播学中,漏斗效应是指“无用的信号分布在网络的各个终端,最后都叠加聚在前端,形成“漏斗效应”,淹没有用信号,使高速数据的回传困难”。

    通过漏斗效应进行的传播,等于是把大批量潜在消费者放在漏斗截面积较大的地方,已付费的用户就处于沉淀后截面积较小的地方。这样传播的好处就在于用户相对较为集中,处在漏斗下方的用户整体画像明朗,且忠诚度相对较高;但弊端就是将大部分的消费者拦截在漏斗上方,用户流失度高。

    对应的波纹理论在传播学中是指:“根据水波纹原理,初爆点越强烈则波及广度和强度就越大;同一落点的持续投入则能达到波纹的持久影响”。

    也就是说在当下分享经济的时代,每个社交平台都是一个波纹,几个社交平台波纹互相影响就形成了波纹营销。比如说,要保持事件在新媒体时代的持久影响力,需要利用报纸、网页、视频、公众号、客户端等针对某一内容选择同一落点,次第持续投放,才能使波纹持续产生,波及范围更广。在波纹营销中,好处就是影响力传播速度较快,范围较广;但弊端同样如此。一旦有负面消息,也会对品牌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得到了提升,信息来源多重多样。很多营销人员由使用原来的漏斗理论开始转变为使用波纹理论。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说,我们近期吐槽得很厉害的,BOSS直聘和拼多多,就分别用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BOSS直聘运用的是漏斗模型,先大量投放广告,接触到很多人,但这些人未必都是用户。真正的用户在接触到广告之后,在产生需求之时会想到使用BOSS 直聘。而拼多多则运用了波纹理论。通过让消费者彼此之间进行链接的相互分享,达成裂变的目的。消费者每分享一次,都像是一条波纹的传播,其影响力十分之大。

    那么,如何将自己的品牌形成有效的波纹理论呢?接下来,我们就讲讲如何进行波纹营销。大家可以回想下小时候经常喜欢玩的打水漂,抛出石头在湖面形成波纹,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基于这个原理,我们有三条法则。

    1、扔足够大的石头或者不停地扔石头,以此形成持续的波纹效应。

    如果你的公司很有钱,有充足的预算来为传播效果买单,那么你可以投资当下最火爆的节目,比如《中国有嘻哈》《奔跑吧兄弟》这些热门综艺节目的投放,增加品牌曝光度,让更多人认识你。再譬如买一些营销大号,产生关联。

    如果你的公司初创企业,则要不停地扔小石头。此时,你需要进行的就是联动微信公众号、微博、网页、视频等等多个渠道进行互动宣传,以小打大。

    2、把石头扔在成形的大波纹上,借势营销自己的品牌。

    在这一部分概念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后面会提到的铺垫效果来辅助理解。

    索契冬奥会开幕仪式上出现了意外的一幕,体育场半空的一朵雪绒花迟迟没能如愿盛开,奥运五环变成了四环,立刻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在此时,红牛借机将五罐红牛摆成五环的图案,三个并一排,2个并一排,打开前四罐,只留着右上角的一整罐。打出了“打开的是能量,未打开是潜能”的正能量广告。

    3、动员或者激发意见领袖、种子用户,以他们为中心帮助品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同心圆传播。

    抖音在产品初期,请来专业的舞蹈和音乐达人等关键意见领袖拍摄视频,并发布到平台上做引流。

    KEEP成立初期做了“首席内测官”活动,圈定了大批微博健身大V,作为核心种子用户,再通过内测包实现了二次传播,并做了社群营销。等KEEP正式上线后,由种子用户带动新用户,3个月内,用户规模就从4000迅速增找到200万,发展速度十分之快。

    你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营销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找到最恰当的理论支持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便捷。

    好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从单一的广告投放这种强势营销,到社群口碑的互联网营销,就是漏斗到波纹理论的运用转变,我们要跟上时代的速度,学习更为符合当下营销环境的理论作为实践支撑。作为更符合时代背景的波纹理论,需要注意三个点,第一是持续扔大石头或小石头,以此形成持续的波纹效应;第二是把石头扔在成形的大波纹上,借势营销自己的品牌;第三是动员或者激发意见领袖、种子用户,以他们为中心帮助品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同心圆传播。

    那如何从概念落到工作上,我提供两点小技巧:

    1.      要减少海量广告单向传播,因为这种传播方式成本高并且低效。在新时代下,消费者更倾向于表达,而非一味地接收信息。如何让消费者自动发生,加强联动效果,是每一个品牌在做传播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      传播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帮企业实现大量多个波纹状的传播,快速、有效、精准的实现人群覆盖、沟通和行动激发。用户增长模型有很多,比如AARRR模型,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都已提过。如果忘记怎么应用,大家可以回去复习一下。

    最后,请大家思考下,你还知道哪些品牌的传播运用的是波纹理论?期待你的分享。

    漏斗到波纹理论,永远要走在消费者前头

    #学习没有捷径,和真知死磕到底#

    Hi,大家好,我是李婷Kris,欢迎来到《品牌和营销:从入门到精通》第57讲 — 漏斗到波纹理论,永远要走在消费者前头。

    近两年,今日头条投入10亿补贴短视频创作者;百度宣布向内容生产者分成100亿;淘宝也从单一的购买平台转变为直播刷销量的社交模式。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已经在悄然改变,营销的角度也在改变。过去商家是内容或产品的生产者,而现在消费者才是真正的生产者。过去商家只要考虑如何将商品更有魅力地展现出去就好,现在商家真正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商品包装成消费者更需要的样子。

    那么,营销角度的变化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时趣互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锐认为:获得流量的来源,从过去的购买广告为主,开始变成通过广告、互动和广告的合力来实现。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的广告像一个大漏斗,把消费者层层网住,然后逐渐漏下那些对广告最有兴趣的人。而现在,更加需要联动效应来影响消费者对我们的选择。这其实就是从漏斗理论到波纹理论的变化应用了。

    那么什么是漏斗和波纹理论呢?这两个理论要如何运用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漏斗和波纹理论的定义:

    本质上来说,漏斗和波纹都是一种物理现象,后来逐渐演变为传播学理论。

    在传播学中,漏斗效应是指“无用的信号分布在网络的各个终端,最后都叠加聚在前端,形成“漏斗效应”,淹没有用信号,使高速数据的回传困难”。

    通过漏斗效应进行的传播,等于是把大批量潜在消费者放在漏斗截面积较大的地方,已付费的用户就处于沉淀后截面积较小的地方。这样传播的好处就在于用户相对较为集中,处在漏斗下方的用户整体画像明朗,且忠诚度相对较高;但弊端就是将大部分的消费者拦截在漏斗上方,用户流失度高。

    对应的波纹理论在传播学中是指:“根据水波纹原理,初爆点越强烈则波及广度和强度就越大;同一落点的持续投入则能达到波纹的持久影响”。

    也就是说在当下分享经济的时代,每个社交平台都是一个波纹,几个社交平台波纹互相影响就形成了波纹营销。比如说,要保持事件在新媒体时代的持久影响力,需要利用报纸、网页、视频、公众号、客户端等针对某一内容选择同一落点,次第持续投放,才能使波纹持续产生,波及范围更广。在波纹营销中,好处就是影响力传播速度较快,范围较广;但弊端同样如此。一旦有负面消息,也会对品牌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得到了提升,信息来源多重多样。很多营销人员由使用原来的漏斗理论开始转变为使用波纹理论。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说,我们近期吐槽得很厉害的,BOSS直聘和拼多多,就分别用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BOSS直聘运用的是漏斗模型,先大量投放广告,接触到很多人,但这些人未必都是用户。真正的用户在接触到广告之后,在产生需求之时会想到使用BOSS 直聘。而拼多多则运用了波纹理论。通过让消费者彼此之间进行链接的相互分享,达成裂变的目的。消费者每分享一次,都像是一条波纹的传播,其影响力十分之大。

    那么,如何将自己的品牌形成有效的波纹理论呢?接下来,我们就讲讲如何进行波纹营销。大家可以回想下小时候经常喜欢玩的打水漂,抛出石头在湖面形成波纹,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基于这个原理,我们有三条法则。

    1、扔足够大的石头或者不停地扔石头,以此形成持续的波纹效应。

    如果你的公司很有钱,有充足的预算来为传播效果买单,那么你可以投资当下最火爆的节目,比如《中国有嘻哈》《奔跑吧兄弟》这些热门综艺节目的投放,增加品牌曝光度,让更多人认识你。再譬如买一些营销大号,产生关联。

    如果你的公司初创企业,则要不停地扔小石头。此时,你需要进行的就是联动微信公众号、微博、网页、视频等等多个渠道进行互动宣传,以小打大。

    2、把石头扔在成形的大波纹上,借势营销自己的品牌。

    在这一部分概念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后面会提到的铺垫效果来辅助理解。

    索契冬奥会开幕仪式上出现了意外的一幕,体育场半空的一朵雪绒花迟迟没能如愿盛开,奥运五环变成了四环,立刻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在此时,红牛借机将五罐红牛摆成五环的图案,三个并一排,2个并一排,打开前四罐,只留着右上角的一整罐。打出了“打开的是能量,未打开是潜能”的正能量广告。

    3、动员或者激发意见领袖、种子用户,以他们为中心帮助品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同心圆传播。

    抖音在产品初期,请来专业的舞蹈和音乐达人等关键意见领袖拍摄视频,并发布到平台上做引流。

    KEEP成立初期做了“首席内测官”活动,圈定了大批微博健身大V,作为核心种子用户,再通过内测包实现了二次传播,并做了社群营销。等KEEP正式上线后,由种子用户带动新用户,3个月内,用户规模就从4000迅速增找到200万,发展速度十分之快。

    你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营销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找到最恰当的理论支持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便捷。

    好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从单一的广告投放这种强势营销,到社群口碑的互联网营销,就是漏斗到波纹理论的运用转变,我们要跟上时代的速度,学习更为符合当下营销环境的理论作为实践支撑。作为更符合时代背景的波纹理论,需要注意三个点,第一是持续扔大石头或小石头,以此形成持续的波纹效应;第二是把石头扔在成形的大波纹上,借势营销自己的品牌;第三是动员或者激发意见领袖、种子用户,以他们为中心帮助品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同心圆传播。

    那如何从概念落到工作上,我提供两点小技巧:

    1.      要减少海量广告单向传播,因为这种传播方式成本高并且低效。在新时代下,消费者更倾向于表达,而非一味地接收信息。如何让消费者自动发生,加强联动效果,是每一个品牌在做传播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      传播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帮企业实现大量多个波纹状的传播,快速、有效、精准的实现人群覆盖、沟通和行动激发。用户增长模型有很多,比如AARRR模型,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都已提过。如果忘记怎么应用,大家可以回去复习一下。

    最后,请大家思考下,你还知道哪些品牌的传播运用的是波纹理论?期待你的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漏斗到波纹理论,永远要走在消费者前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co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