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让我们知道了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提高元认知能力呢?三个有效的可以刻意练习的途径:
1、打坐;
2、兴趣;
3、反思。
一
打坐,我们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还有很多名称,如冥想、禅修等,文中李老师为了和这些概念进行区分,独创称作“坐享”。我习练过一段时间的打坐,习惯采用这个词语。打坐的要领是双眼微闭,身体放松,保持脊柱的挺直,然后将意念集中注意力在呼吸上。在打坐的过程中,感受呼吸的自然,呼吸的深浅,甚至呼吸中空气的冷暖和味道。
练习之初,常常会发现,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飞到了其他地方,这十分正常,需要做的仅仅是将这个游离的思想再拉回来。
健身可以增大增强我们的肌肉,而打坐是一种“大脑体操”。这种刻意练习训练方式使你的元认知能力被激活,然后你反复使用它去调整你的注意力,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一个地方。
二
兴趣能提升元认知能力,相对比较好理解。当做一件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进入一种心无旁骛,全然忘我的状态,也就是大家常常听说的“心流”flow。在那种全神贯注的状态下,会使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而注意力全部用来去感受每一个感官的刺激,进而调整自己的每个动作,甚至每个意识与理解,最终达到比前一刻更好的地步。
注意,这里说的全神贯注,是一种主动的全神贯注,比如弹钢琴、打太极、画画;而游戏、电影、小说等是一种被动的全神贯注,这种全神贯注来自于外部的控制。主动的全神贯注,相比被动的,多出了至少一个维度:专注于提升某个特定的技能。
所以,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元认知能力,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在某一领域的兴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
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这并不是圣人才应有的习惯,而是我们人人且天天都应该去做的事情。因为,反思几乎是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最高效的手段。
当时我为什么这样想?我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个依据有根据吗?能否站得住脚?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个办法能否用在其他地方?这个反思过程,就是不断理顺我们思维逻辑,让我们的假设不断接近事实的过程。
而且,反思是调整情绪的根本。观察和研究表明:控制情绪和控制时间一样,几乎是徒劳的。冷静常常并不是控制情绪的结果,而是“认清情绪来源,并找到解决方案的结果”。而认清情绪的来源,就是在调用元认知能力了。
“我很生气”和“我知道我现在很生气”有巨大的差异,前者只会在接下来的时段继续生气,而后者因为元认知能力被激活可以做到把注意力转到“我为什么很生气”,乃至于找到很生气的原因,然后再把注意力放在那个引发情绪的问题上去。于是,每一次认清情绪的来源,就是一次元认知能力获得锻炼的重大机会。
学完这三个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后,我忽然想到了“觉知”这个佛学中经常提到词。觉知指有意识地、客观地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身体内外的感受和体验上。元认知能力指对自己思考过程的理解与认知。而打坐、兴趣、反思这三个刻意练习的方法,有一个注意力逐渐强化和递进的关系。打坐,只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这个相对简单的事情上;兴趣,则是培养在某一领域主动地全神贯注,这个注意力由于兴趣的吸引,也比较容易实现;而反思,由于要主动调用注意力,而且思考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和辛苦,因此,更加需要我们刻意和有意识地去训练。只有形成了习惯,如同吃饭和刷牙,那时,我们会自动自发时时刻刻去觉知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也就是说,元认知能力会越来越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