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785975/683ee0129a76eb4c.png)
很久没有读长篇小说了。这几年读过的,都是熟悉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的作品。 对文友的作品自然多一份期待和兴致, 读罢互相讨论分析,也是一种学习。再者就是经典重读,比如今年又重读了一遍《围城》。一般的长篇小说,很多年不读了,一是没有时间,时间要用来研读散文等自己希望有所长进的作品;二是眼疾不允许,不得不控制自己的阅读嗜好,首先就把长篇小说牺牲了;三是当代中长篇小说乏善可陈的居多。
双十一买书时之所以会下单庆山(即安妮宝贝)的《夏摩山谷》,是因为突然间好奇,从来没有读过她的作品,想看看她到底写得怎么样,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再者,之前看到过这本书的简介,说是她的新著,是一部对她来说相当重要的作品。
书是19号到的,每个白天都忙忙乱乱,读不了几页,晚饭后可集中时间读,于25号的晚上9点终于读完了。将尽400页,字比较小,看版权页显示是26万字。对于我那不争气的眼睛来说,这样的阅读可谓是自杀式的。不过如果能一口气读完,中间没有俗事干扰,可能更能读懂读透——
三段故事,不同人物,不丹、印度、喜马拉雅、隐秘山谷、湖水、寺院、幻海、惹觉、犀地……前世今生,梦里梦外,在描述这些地理坐标的旅行之外,小说呈现了在更广阔时空概念里进行的一种基于生命、死亡,一次次不断明灭的更为漫长的“旅行”。如果读几页搁置下来,要重新进入并不容易,需要返回去厘清人物关系和故事线索。
我几乎是一字一句读下来的,这并不是一本好读的书,但我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笔触、这样的内容、这样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庆山思考的很多问题,也是我的困惑,所以牢牢被吸引,——即使眼睛痛到10点左右就无法阅读了,有两三个晚上还是读到了12点,照例,睡梦里尽是书中人物和情形。
这次阅读再次验证了我的读书速度还保持着年轻时的一目十行,同时,我也欣慰于自己还是能静下心来投入地读书、持续地读书的。
书读完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庆山拥有很多的读者,各个阅读层面的。放下书,心绪纷繁,理不出个所以然,沉吟一会,我到豆瓣上去看别的读者的评论。 豆瓣对此书的评分6.9分,有的人的评价很低,有的人说怎么也读不进去,2星以下超过10%,同时,评价4星以上的超过58%。大多数读过的人还是认可这本书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85975/039e44e397828c67.png)
在我看来《夏摩山谷》不是那种常规的长篇小说,无论是主题、内容还是结构。它是挑读者的,是考验读者的,尤其在这样一个消费和娱乐至上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浮躁而匆忙的时代,在人们习惯了热热闹闹读瞬时新闻、被各种匪夷所思的事件吸引着眼球的时代,我们的胃口早已经被熏染得太“重”了。所以我想,现在评价一本书是不是好书,可以把某些人“读不下去”作为一个标准,读不下去,有时候根本不是作品的问题。
比起一般的故事性很强,情节不断翻转的长篇小说,《夏摩山谷》给我的启发和思考更多——我说的不是写作技术方面,而是作者直面人性的反思和剖析,潜意识、觉知、死亡、灵魂、信仰、真我、爱与欲……这些永恒的问题及背后所传达出的人生况味。是的,作为资深读者,我早已对故事结局和人物命运失去了探索的兴趣,阳光之下没有新鲜的事。我着迷于文字的背面。我能了解写这本书作者费尽了心力,同时,没有足够的积淀,作品写不到这个现在我读到的这个面目。
我给两个朋友推荐了这本书,她们俩都是心念安静的人,豁达清爽且对佛学有一定的研究。我没有说这本书好不好——很难用一两个字给一本厚重的书下结论,那样不科学也不公平,我只说我读了这本书,推荐她们也读读。我了解她们,相信她们会如我一样,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共鸣。但我不会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这不是一本和人人都契合的书——与阅读水平无关,可能与人生阅历及终极追求有关吧!
对了,这是一本没有问号?的书,虽然文章中有很多问句,但作者都用了句号。这让我感觉到其实人世间所有的问题都是既定的,所有问话的人都是宁静的,一切都可以是从容的,问或者不问,回答或者不回答,问与答的人都是通透的。这样的一本书,如此用句号代替了所有问号,竟然一点也不觉得不妥。
嗯,就这样吧!心境和时间合适时,我应该会再翻阅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