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下沃土芳华!
2018年8月,北京的天还是一片燥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办公楼里人声嘈杂,许多人对着公告栏里的最新通知议论纷纷,这是一条关于继续选派干部去偏远农村当扶贫第一书记的通知。去的地方是距京五百余公里的山西省五寨县中所村,时限两年。
农村对于黄莹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熟悉是因为她对于“三农”、扶贫等社会热点问题向来十分关注,爱看书的她阅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也观看了不少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为这些人付出的青春、汗水甚至热血而心潮澎湃。陌生则是因为农村的问题对于她来说是纸上谈兵,除去小时候偶尔回农村看望祖父母,她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农村是什么样子、农民在怎样生活。她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能补上这一课。但是家里的孩子刚满三岁,爱人远在他乡工作,只有婆婆帮衬着照顾孩子。如果去五寨,家里谁来照顾,孩子怎么办?而此时远在晋西北的五寨县已是刮起了初秋的凉爽,漫山遍野的中药材在风中如同丝丝细雨惹人生烦!这些很好的中药材在这个南山土坡坡上一片又一片的生长凋谢,如此往复,却没有任何价值。
那天晚上归家,黄莹抱着孩子将扶贫的事情讲给了婆婆听,没想到老太太第一个就站出来支持,“去农村是好事,妈妈支持你,家里你放心,不就两年吗?妈妈给你管的好好的”,黄莹十分感动,得到了婆婆的支持以后,又拨通了丈夫的电话,丈夫的答案和婆婆的如出一辙,他镇静的回答“你去吧,不就两年时间吗,如果家里实在不行,那我就辞职换一份工作”。第二天早上她就去单位找领导报了名,领导问道“你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的时候,黄莹只说了一句“孩子第一次入园(幼儿园)老师要求家长陪读一礼拜,我想陪完再走”
9月10号,在陪完孩子的第二个礼拜,她就提着行礼踏上了去往山西五寨的列车。尽管来之前她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环境的简陋不怕,自然环境的不适可以克服,语言不通却是给了她当头一棒。当时正值五寨县脱贫摘帽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而她完全听不懂这些人们在说什么,工作无法开展,第一次会议在尴尬中结束。
习总书记讲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帮助群众!从此以后所有会议她都采取了录音方式,没人的时候就拿出来循环听,后来她发现村卫生室是个学习的好地方,通过听村医和患者聊天,不仅能学习语言,还能了解到健康扶贫的第一手资料。那几天她一有时间就往村卫生室跑,几个不熟悉的村民还打趣过,这是哪家来的小媳妇,天天来看病啊。后来才知道,是村里来了新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一定要做到吃透上情、摸透村情、掌握民情。到中所村的第一个月,黄莹就跑遍了所有贫困户。有人告诉她,村子里交处复杂,你刚来还不清楚状况,还是个女娃娃,要多注意安全。她只是笑了笑,说:“要深入农户,必须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真正为他们想办法、出点子,这样做村民才会把第一书记看成有人情味,有责任心,最可信赖的人,才会把真心话讲给你听。和谐的拉家常方式架起了黄莹与村民沟通的桥梁,村民王月飞生了二胎,黄莹带着婴儿用品上门走访,与他的妻子李美琴经常交流育儿心得,很快熟络起来,村民乔树云勤劳本分,多年重体力活让手臂落下病根,因怕耽误农活不愿去医院诊治,她趁北京骨科专家到五寨之际亲自邀请专家上门给他义诊.......。一件件小事,拉近了“北京干部”与“中所乡亲”的距离,黄莹发现,走在乡间小路上,跟她打招呼的村民越来越多了,陌生的方言不知什么时候变得日渐熟悉,不仅听得懂了,偶尔自己还能不太地道地说上几句。入冬的五寨,似乎也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寒冷了。驻村帮扶,就要为所驻村大小事情排忧解难,把实事好事办到村民的心坎上,把幸福美好的希望根扎在村民的心田里。黄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病致贫是中所村的首要致贫原因,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看不好病是横亘在贫困人口面前的三座大山。2017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帮扶下,这个小村子建起了标准化村卫生室,但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毕竟有限,老百姓小病不愿看,大病看不了。2018年,并且中所村卫生室与山西省中医院建立了远程门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了。但起初会诊科室单一,为进一步解决村民看病就医问题,黄莹跟山西省中医院沟通,向五寨县医疗集团争取,中所村的远程医疗平台硬件、软件不断升级,老百姓常年劳作,骨头病最为严重,黄莹多次和山西省中医院负责人沟通,原来就诊用的平板电脑换成了大尺寸高清显示屏,专家资源到现在已经能够预约也由开始的5位增加到17个专业科室,36位大夫。她还鼓励乡村医生李爱萍到北京、太原知名中医院学习中医适宜技术,如今针灸、推拿、拔罐已经李爱萍成为远近闻名的拿手绝活。周到的中医药服务温暖了村民的心。病人照顾好了,她开始想到老人,尤其是对于那些空巢老人,五寨严寒而又漫长的冬季将他们桎梏在孤寂冷清的家中,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这段时间,黄莹尽可能选择独居老人入户走访,离开时看着老人依依不舍的眼神,她的心也在备受煎熬。如何给老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公共场所,让他们能够不再形只影单,可以休闲娱乐、互相慰藉,成为当务之急。黄莹向自己的单位争取了十五万元,成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免费向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娱乐场所和设施,中国中医药报社也送来了健康养生的报纸和杂志,为老人们的精神取暖与生活取暖带来了大力度的双保障!村里的老年人有了幸福感,生活自然就有了快乐,村民夏婵老人因年轻时特殊经历导致精神抑郁,自从有了日间照料中心,老人没事就喜欢来这里坐坐,看看电视,听听别人插科打诨,村里还为其协调了路面保洁员一职,老人精神状态日趋好转,脸上的笑容日渐多了起来。要想脱贫并巩固脱贫成果,发展产业是根本。初到中所,学中药出身的她便发现遍地的杂草在风中摇曳,其中一些很有价值的中药材在山坡上一片又一片的生长凋谢,过路的人并无片刻的目光驻留。尽管在过去几年,部分村民靠种黄芪实现脱贫,尝到了甜头,但是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规模上不去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发展?黄莹跟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遍又一遍的研究,跟其他第一书记取经、交流,认为只有彻底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自己的公司,才能有规划的统筹全村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才能有底气地跟药材收购企业进行合作、谈判。一步一步地,清产核资完成了,农民手中的股权量化了,中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选举了自己的首届理事会、监事会,润昌昇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户户有资产、人人成股东”,“带着股份奔小康”,红彤彤的标语映衬在村民洋溢着喜悦和憧憬的脸上。高大宽敞的厂房建起来了、透气通风的晾晒场硬化完成了,村民们的黄芪再也不用借用堆砌在邻村废弃的羊圈了。谈到这些,黄莹眼中流露出的是干事创业的欣慰与豪情,而产权改革遭受的不解和纠纷、筹资过程的艰辛与困难,仿佛已经不值一提了。现实总是急不可待的让人没有喘息,黄芪的价格一路走低,如果老百姓赔了,那能叫脱贫吗?润昌昇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将黄芪收了进来,黄芪补气但不补窟窿。为了让黄芪卖个好价钱,黄莹到处搜集市场行情,经过比较她发现内蒙赤峰市场的黄芪收购价格相对较高。利用休假时间她直奔内蒙赤峰拜访当地药企。或许是道地药材的质量承认了她的努力没有白白付出,或许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执着打动了对方。对方以高出市场价收购了他们的黄芪。为了确保产品的销路,在她的协调和努力下,中所村现在已经与三家知名药企建立起良好产销对接关系,签订了长期种植协议。同时,野生中药材驯化基地里的14种药材,也到了收获的季节了,苍术、款冬花、党参......村民们眼见着不起眼的“野草”变成“金疙瘩”了。“今年我们已经移栽了5亩党参”,黄莹兴奋地说,“我们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多点开花、重点突击是我们为中所村发展药材种植确定的方向。这里的中药材产业终将形成集选育、种植、初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
中所村的基础设施建起来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从贫困村到文明村、卫生村,从软弱涣散党组织到先进基层党组织、标杆党组织,谈起这两年,黄莹觉得收获满满,唯一觉得亏欠的,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庭。妈妈心脏进行支架手术、爷爷查出重病,为了不让她担心,家里都没有告诉她。三个月回一次家,进小区的时候门卡升级进不了家门,水土不服拉起了肚子,孩子认生羞怯得不敢亲近,她在北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是在中所老百姓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看,那就是我们的书记,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人!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方便观察老人,她给家里安装了摄像头,最近镜头下,老有许多远房亲戚提着鸡蛋,拿着面包到家里去串门,黄莹同志感觉到了不对劲儿,赶忙就往家里打电话,原来是妈妈心脏进行了支架手术,为了不让她担心,就没有告诉她。对于中所村黄莹是有贡献的,可是对于黄莹,双方父母也是有贡献的,两年的时间,为了不影响她的工作,双方父母任劳任怨,大事小事从不打扰。
西北的气候条件较冷,这个北京姑娘两年里饱受鼻炎,咽炎的困扰,当她回到北京的时候,居然水土不服拉起了肚子,婆婆给她包了顿饺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大葱太呛了,老太太忍不住抽泣起来。孩子认生,黄莹成了家里最熟悉的陌生人,黄莹吃着饺子泪在眼里打旋。
在老百姓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看,那就是我们的书记,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人!
两年的工作期限从2018年开启,到今年结束,期间经历了太多波折,又经历了疫情因素的干扰,但在这一切之后,都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于爱国这两个字的认真解读!就像飘荡在这个村子附近的蒲公英,一丝一毫的扎根于泥土,一春一秋奉献芳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