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曾子也曾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自《孟子·腾文公下》。
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长》)。
然而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圣人贤德,要牢记圣人这句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学业是否时常温习?”
《法句经》也曾说:“人若知爱,则应慎护自己。有心者应于三时之一,严以自我反省。”
儒者的自我反省当然到不了佛教忏悔或基督教日课的程度,也没有佛或主的神秘色彩。它既不是为死后进天堂,也不是为赎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而反省,而是为现世的自我完善而进行人格解剖,因此,是一种现实的自我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精神。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这告诉了我们在教育方面,首先是做人的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可见,不论是德育第一,智育第二的教育方针,还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德育"公共课,设专职"德育教授",都是持之有故,继承着儒教传统的。
(原文)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今天学习了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做人第一,学问第二。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