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猴子摘玉米——关于剧本的反讽

作者: 采云的小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7-02-04 01:00 被阅读35次
    在《故事》中,罗伯特麦基说道:

    反讽是故事愉悦的最微妙的表现形式,那是一种这样的快慰感觉:“啊,生活正像是那样。”它一分为二地看待生活;它拿我们充满悖论的生存状况大做文章,直到事物的表象和事物的真相之间存在着一条无底裂罅。语言反讽见于话语本身与话语意义之间的分歧——这是笑话的主要源泉。但在故事中,反讽却表现在动作和结果之间——这是故事能量的主要源泉,表现在外表和现实之间——这是真理和情感的主要源泉。

    反讽是一项宝贵的财产,是一把能够切割到真理的利刃,但它不能直接采用。让人物在故事中漫游,口中念念有词:“多么具有反讽意味!”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跟处理象征性一样,直接指出反讽便毁了反讽。

    必须使反讽意味在不经意中随意地流露出来,作者表面上似乎对反讽所产生的效果一无所知,但坚信观众肯定能够意会。

    因为反讽在本质上是不明确的,它不可能用明确的语言进行迅速界定,而且最好是通过例证来予以解释。

    在《故事》中,罗伯特·麦基还总结了六个反讽故事模式。

    1.他终于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东西……但是为时己晚,他已不可能拥有它。

    猴子终于摘到了玉米,然而在与敌人斗争地过程中,他已经把玉米扔进了火里。

    2.他被推到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远的地方……结果却发现事实上他已被引导到他的目标。

    有人玩命地阻挠猴子去摘玉米,但最后他发现,那人恰恰是指给他一条通往玉米地的捷径。

    3.他抛弃了他事后才发现对他的幸福来说不可缺少的东西。

    为了玉米,他拒绝了一只母猴子。但是摘到玉米后他才发现,他是为了把玉米献给那只母猴子。

    4.为了达到某一目标,他无意中采取了一些恰恰背道而驰的步骤。

    为了摘到玉米,他相信了一只坏猴子,那只坏猴子把他带到离玉米地更远的地方。

    5.他采取行动想要毁灭某一事物,结果却适得其反,毁于那一事物手中。

    他想摘玉米,想不到的是,他死在了玉米地里,化成了肥料,成为玉米的营养。

    6.他得到了某种他坚信会给他带来厄运的东西,想方设法要摆脱它……结果却发现那是一份幸福的厚礼。

    去摘玉米的路上,他捡到一个麻袋,觉得它十分沉重,后来才发现,正是因为这个麻袋,他摘的玉米全都能够带了回来。

    相关文章

      本文标题:再说猴子摘玉米——关于剧本的反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lj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