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小课题的形成过程
王德芳,四川省仁寿县第二中学
摘 要:教师在讲自己的教育故事, 撰写教育叙事, 进行教学反思, 构建教育模块等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小课题。这不仅能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科研能力, 也可以解决农村中学选题难的问题, 打开农村中学教育科研的新局面。
关键词:农村中学; 教师小课题; 形成过程
农村中学教师小课题, 是农村中学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中的小问题。针对这类问题, 老师们可通过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反复实践、反复提炼, 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既能解决问题, 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具有推广价值的创造性操作方案。
小课题的特点是:研究的问题单一但带普遍性, 研究者少, 被研究面窄, 周期短, 形成的成果实用价值大。
一、从讲教育故事到撰写教育叙事文章, 为形成小课题奠定基础
一提到做课题, 老师们都会感到很茫然, 无从下手。一谈到讲教育故事, 老师们就会滔滔不绝、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鲜事。他们有很多经典故事, 也渴望告诉他人, 与同行分享教育的乐趣和成功的收获。一位班主任老师讲到, 她平时常教育女生在遇到坏人图谋不轨时, 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脱身。不久该班一位女生就遇到了这类事情, 她运用老师所说的方法逃脱了坏人的骚扰, 成功地保护了自己。像这样的教育故事, 讲起来源源不断, 听起来津津有味, 所以我校就从老师们容易做的、喜欢听的教育故事入手, 要求人人讲教育故事, 人人写教育叙事。
但一提到要把讲的故事写成文章, 老师们又感到为难了, 特别是理科教师。于是教科室就开展“教育叙事写作方法讲座”, 选印各科典型的教育叙事范文, 让老师们围绕我校省级课题“发展特长无差生”的教育理念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开展教育叙事演讲赛和教育叙事年度评选活动, 选编教师叙事集, 在老师中交流。通过两年的训练, 老师们都能较熟练地撰写教育叙事。
范述全老师在叙事中写道:“在讲地理教学《台风》一节时, 把‘案例’应用到‘无意注意’教学中, 从而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效益”。他说:“我的地理课一般在下午第一节课, 学生精神不好, 非常疲倦。这次, 我先用录音机放了一段新闻:今年第16号台风‘罗莎’7日下午3时30分在浙江苍南与福建福鼎交界处登陆, 登陆后台风长时间在苍南境内打转, 严重影响温州全境。截止7日晚9时, 经初步统计, 台风登陆地苍南除少量房屋倒塌外, 抗台再次实现‘零死亡’, 温州再交完美答卷。目前, 台风‘罗莎’对我市造成的具体灾损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之中。
当同学们一听到这段新闻后, 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 我当时也没作什么讲解和说明, 而是在黑板上书写了几个问题。
1.‘罗莎’发源于哪里?移动方向怎样?
2.‘罗莎’的摧毁力主要表现是什么?
3.‘罗莎’有功也有过。‘罗莎’过后对农业生产带来有利的一面是什么?有害的一面是什么?
4. 目前监测台风有哪几种手段?
然后,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下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 精神也来了, 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加入到了讨论之中。等他们讨论完后, 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 逐渐把知识点引到教材中去。这节课, 不仅使学生精神饱满地上完了课, 而且课堂检测时, 多数学生掌握得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思考, 多利用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像范老师这样写教育叙事, 反映出了教师们能够根据现有条件思考“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问题。这类创新叙事文章在教师中交流时, 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对这方面问题的探究兴趣, 为小课题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从撰写教育叙事文章到教育反思文章, 为形成小课题寻找突破口
随着教育叙事的撰写训练, 老师们养成了就事论事的习惯, 交流着解决单个小问题的方法, 但这样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同类问题, 还需要寻找解决同类问题的最佳途径。于是教科室就引导老师们对自己已有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反思, 分析它出现的背景、存在的实质, 预测它的影响, 提出解决办法。所以, 第二步我们就开展撰写教育反思文章的活动。学校请了有名的教育专家赵家骥教授到校作“教育反思”专题讲座, 讲反思的目标、反思设计、反思的撰写方法等, 让老师们在教育叙事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思考“这件事我做好了, 这类问题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从而去寻求提高教育效果的最佳途径。
王志明老师在“对一起教育不作为案例的反思”中写道:“我班有一个名叫王璐恒的在校高中生, 这个人学习成绩较好, 性格外向, 脑瓜灵活, 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他在班委竟选中获胜, 任副班长。工作胆大, 积极主动, ……但性格倔强, 行事有江湖作风, 死要面子, 只喜欢表扬, 受不得批评, 极反感老师的批评教育。一听到逆耳之言, 除强词夺理外, 还嘀嘀咕咕, 喋喋不休。我对这个‘不受教’的学生很是反感、心寒, 也无奈, 为免得自讨没趣, 我一气之下放任不管, 于是他受批评就要狡辩抵赖和嘀嘀咕咕的坏毛病一直没得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 终于有一次差点酿成大祸。
一个下雨天的早晨, 王璐恒为使自己的自行车免遭雨淋, 把车停在不该停的人行道上, 保卫科李干事要求他将车停在指定的地方, 他非但不听, 还嘀咕骂人, 出言不逊, 最后竟动手殴打李保卫。此事在学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后来受到学校留校察看的严厉处分, 他本人也后悔莫及。
对此, 我作为一个班主任也深感内疚和自责, 感慨颇多。
第一, 意欲教之, 必先爱之。作为一名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充满无私的爱心, 有宽广的胸襟和气度。我因学生对老师的无礼之举而赌气不管, 失去了当场教育的极好机会, 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不作为让学生的不良习惯未得到及时纠正, 以致造成严重后果。
第二, 学生的不良品行, 除学生自身原因外, 班主任老师也难辞其咎。学生的不良表现不是偶然的, 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时时反躬自省:教育是否到位, 方法是否恰当, 责任是否尽到。
第三, 忽视小过, 易留大患。古人告诫我们说:‘祸患常积于忽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当教师的, 尤其是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良苗头,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并把它扼制在萌芽状态, 从而防微杜渐。
第四, 善抓教育机会, 争取最佳效果。针对王璐恒同学这一反面典型, 我总结教训, 抓住契机, 及时教育帮助他, 并要求全班同学引以为戒。王璐恒和其他同学都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老师的教育, 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加强了, 理解和信任加深了, 师生关系也融洽了。
王璐恒事情已过去了一段时间, 然而我对内心的拷问还没有结束, 现在我才知道为什么人们要说‘养子不教父之过, 教育不严师之惰’了。”
王老师的这一反思在教师会上交流, 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不少老师扪心自问, 我在教学中有没有“不作为”的现象, 有没有忽视小过而酿成大祸的行为。于是“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便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养成教育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也成了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可以派生出一系列小课题。
三、将教育反思模式化, 小课题生成水到渠成
教师养成了教学反思的习惯, 形成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 制作教育模块, 并一步步引导老师从事小课题的探究。
学校再次邀请赵家骥教授到校进行教育模块制作指导, 把教育模块格式初步定为:标题、目的、条件准备、操作程序 (教育或教学过程实录) 、适用范围。然后, 学校教科室王志明主任制作了样本模块, 供老师们参考、模仿。在此基础上, 学校要求老师们每期至少撰写1—2个教育或教学模块。老师们把在教育反思中悟出的好经验、好方法进行自我提炼, 自我完善, 形成操作性较强的小模块, 在同事中交流, 提高了我校教育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师肖建东老师的“作文语言训练法”, 王军老师的“学生意志力培养活动——记一堂主题班会实况”, 王晓群老师的“一波三折写心态”, 吴群英老师的“让生活走进物理——记一堂物态变化复习课”等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通过几个模块的制作, 让老师们亲身体验到设计模块的创作过程后, 再引导他们将几个同类别的模块组合成小课题, 这样, 小课题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了。
这些模块可以是同一个老师的, 也可以出自几位老师之手, 如“学生作文训练探究”就是由我校的肖建东老师、王晓群老师、王志明主任、邹红梅老师等几位老师的教学模块组合而成的。而这个小课题还可以不断地吸收其他老师关于写作方面的训练模块, 同时, 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 不断地发展, 使小课题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又如小课题《主题班会的魅力》是由周惠英、王军、袁芳、胡建、李树明、凌云等老师的教育模块组成。
我校在近三年中, 通过开展讲教育故事、撰写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文章、构建教育模块等活动, 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有了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多数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随着小课题研究的开展而得到提高, 校内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每年六月份为校级小课题申报时间, 今年六月份, 我校有11个小课题成功申报为县级小课题, 有两个小课题被定为了市级小课题。
农村中学教师小课题的形成过程, 是我校对农村中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探究中的一部分内容。以上小课题形成的初步实践过程,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修正它、完善它。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教育科学论坛,2009(01):40-4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