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当快意读易尽,天穹低处尽吾乡

作者: 一容君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20:32 被阅读1次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一棵开花的树

说起席慕蓉,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她的诗歌,从《七里香》到《一棵开花的树》,她写的每一句诗,都写到了少女们的心里,引起我们的共鸣,可以说她的诗陪伴了很多人的青葱岁月。

其实席慕蓉是画家出身,以诗歌创作闻名中外,但现在阶段最为看重和珍视散文,2010年她曾这样讲述自己的散文观:“画笔和钢笔,总是混合在一起使用的。如果一定要分类的话,或许可以这样说:绘画是我的理想,诗是我的痴狂,至于散文,则是我的生活笔记,且行且注记,作为对自己生活的记录和整理。”

在蒙古高原行走的二十多年间,她的散文也变成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散文不仅仅是对生活的记录,还是一个画家、一个诗人对美、对自然的礼赞。在弘扬蒙古族身世的文字里,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民族情怀。

《写给幸福》作为席慕蓉亲自选编的散文集,贯穿着她的的整个创作生涯,全书分为七篇,从早期的《初为人师》《写给幸福》,到初履蒙古大地的感动,到追忆父亲生平的《异乡的河流》,再到写给蒙古族的《聆听大地》《乡关何处》,记录了席慕蓉对爱情、艺术、乡愁、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席慕蓉的文字是庄严而敏感的,不论是对生命的感悟,还是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点滴,亦或是对蒙古的热爱,无不透出亲切和爱。

从容品尝生命滋味

《生命的滋味》对生命的反思:年轻时急着与人大大小小的争夺,急着得到想要的到的东西;中年时才发现得到即是失去的,而是要放慢脚步,学着去真正地爱自己的生命,爱人和爱这个世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去后悔,也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

《初为人师》中的她刚毕业就来到仁爱初中教书,虽然每天早出晚归,教了一年,喉咙痛了一年,但从“小蛇恶作剧”、“有牙无眼”等小事中,还是感受到了她对学生的喜爱。学生犯错,老师常常被校长责骂,但在要离开的时候,还是得到了“这样的老师不容易遇到“的挽留。初为人师的一年,新人不怕辛苦、认真负责又受学生喜爱,是最值得怀念的时光。

《谜题》中孩子第一次知道死亡时的惊惶,会让每一个母亲想要小心翼翼地上好孩子的第一堂生命课,生怕孩子的心灵有什么阴影。无可避免的死亡, 更让人想要理解生命的意义,如一棵树一样永恒还是如仙人为爱不愿独善其身?也正是因为不可捉摸,才让人珍惜生命的每一个刹那。

只要我愿意,哪里都能看到幸福

从少女时代就希望成为席慕蓉这样的女子,把生活过成诗一样,点点滴滴中都能看见幸福,有爱的人,有可爱的孩子,还有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夏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很幸运,在这世间,有一个温暖敦厚的男子给了我所有的依靠,他给了我一扇美丽又光亮的窗户,为我在窗前栽下所有我喜爱的花和树,并且用一颗宽容和智慧的心,含笑审视我所有的作品。”这便是幸福的样子吧!

《槭树下的家》里早起的孩子如早起的小鸟一样唱着快乐的歌,爱人的低声喝止,多少年后听到鸟儿的叫声,便能想起这个夏天的美好。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但随着孩子们长大、草木的长高,平凡的人生里也是有极其丰盈的美。

生命就像一座《丰饶的园林》,往前走去,还有多少扇门在等着我们去一一开启,生命里还应该有多少不同的惊喜和盼望。只要我愿意,幸福如此。

读书如朋友一样,相逢不恨晚

喜欢那一本书的纸张,厚而柔白,边缘还带着切割不整的毛边,字体疏朗却又极黑,在飘着雪的窗前,纪伯伦深沉而绵密的爱从此走进了我的心中。

《一朵白莲》是席慕蓉读纪伯伦《先知》的读后感,从文中我们能感受到读书人对一本书从表到里的喜爱,享受读书的过程,更享受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欣喜。这样的好书哪怕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喜爱的心一直没有改变,也由衷地发出“真希望年轻的朋友们都能看过这本书,喜爱它,接受它”这样的心愿。

《相见不恨晚》是席慕蓉为好友张晓风著《星星都已经到齐了》一书所写的序文,心灵相通的朋友什么时候相见地都不会恨晚。曾经的戈壁之行是和好友坐在山丘之上观看夕阳坠落的一生一会,现在各自面对人间烟火,坚持不已这尘世间的烦琐去打扰对方。

《天穹低处是吾乡》和《心灵的飨宴》中都提到的叶嘉莹先生的诗教,是一种以生命相融合相感发的活动。关于诗她说到:“诗,不是用知识去学习的,而是用感觉去学习。用感觉去积累的诗词,终生都不会忘记,是一种直觉的吸收与涵泳。”而在“辛弃疾词的欣赏”的演讲中,更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悲笑一生。

遇到好的书籍和好的老师,所能学到的都是一场丰足的心灵飨宴!

草原儿女漂泊一生,心系故乡

席慕蓉父母均是真正的蒙古人,虽然席慕蓉生于四川,童年在香港,成长于台湾,但如父母一样,她以蒙古身世为荣,并以弘扬蒙古精神为职志。

从《今夕何夕》和《风里的哈达》中,可以看出游子回故乡的近乡情怯,当一个人站在与父亲所描述的总管府邸只剩下废墟时,庆幸父亲没有来,真正的游子面对物是人非只会徒增伤感,连记忆里的美好都留不住。欢迎和祈福的仪式并不是因为地位,而只是留在故土的人对从远方回来的孩子的祝福,这样的规矩更让游子难以忘怀。

最喜欢《父亲教我的歌》,从五岁以前标准的蒙古娃娃到香港后学会广东话,蒙古歌也全忘光了,来到草原上,敬酒歌也不会唱了,作为蒙古人喝酒哪能不唱歌?可惜、惭愧、疼痛之后,在莱茵河畔父亲的公寓里,只用一个晚上便学会了一首好听的蒙古歌!哪怕只是一首,我都能高高兴兴地唱出这首歌,而且从来没有唱错过。经姐姐妹妹回忆,才想起之所以能唱好,是因为这本就是我五岁以前会唱的歌呀!

《写给幸福》这本散文集最适合在悠闲的午后临窗而坐细读,一字一字感受席慕蓉的生活笔记,在这繁华世界,找到安慰、梦想和对幸福的期待。

相关文章

  • 书当快意读易尽,天穹低处尽吾乡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说起席慕蓉,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她的诗歌,从《七里香》到《一棵开花的树》...

  • 书当快意

    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宋代: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没多久就读完...

  • 书当快意读易尽

    我写书,但我更喜欢看书。 看书于我,更多是一种消遣,而非任务。毛主席当年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我辈...

  • 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陈师道[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586cb8ef4822.aspx]〔宋〕[...

  • 古诗分享

    书当快意读易尽, 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 好怀百岁几回开?

  • 这江湖,不是我想要的江湖

    我一直向往快意江湖的生活,“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我看中了“快意”二字,那种潇潇洒洒、敢爱敢恨的日子,...

  • 1016残墨

    书当快意读易尽,可有客人期不来。 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58起。

  • 老诗新编

    我亦随人投数字, 想得读书头已白; 寻春问腊到简家, 读罢新论老眼开。 书当快意读易尽, 好怀百岁几回天, 友尽人...

  • 6.10

    绝句 宋·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 悟纳合聚成爱(84)《纳》第28天2019.2.17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今天早上起床,开始看“学习强国”视频,“学习强国”是中宣部要求全体学...

网友评论

  • 青木樨:买了一整套的席慕蓉诗集,细细品读。
    一容君:经典的确值得慢慢品读的:smile::smile:

本文标题:书当快意读易尽,天穹低处尽吾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om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