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思考“思维”
第1章推理的世界
潜意识中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是“在觉察之前发生的事”。想一想,我们的感知系统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控制着一系列的刺激。我们头脑中能意识到的事物只是这些刺激中的一小部分。那些在有意识的想法之前的无意识想法才是你会感兴趣的刺激,或是你需要好好应对的刺激。
学习“潜意识”
事实上,潜意识思维在我们学习特别复杂的事物时比有意识的思维更加有效。更重要的是,潜意识能帮助我们做一些“有意识的思维”做不到的事。
潜意识是一把钥匙
在整本书中,我要告诉你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你一定要充分利用潜意识免费帮你完成大量工作。
第二部分告别沉闷的科学
成本-收益分析
一位经济学家会坚持说,对于任何决策,无论其结果如何,你都应该进行可以计算期望值的“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的正式定义应为,能获得最大净收益且花费成本最小的行为是你应当采取的行为。具体而言,一个人应该按照下列步骤来行动:
1. 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
2. 确定行动会影响到的所有对象。
3. 确定行动为各方带来的成本和收益。
4. 选择你衡量方案优劣的形式(通常会以金钱作为标准)。
5. 预测在相应的时间段里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所带来的结果。
6. 衡量这些结果出现的概率。
7. 随着时间推移,对结果打一定折扣(一栋新房子现在对你的价值要比20年后它对你的价值高,因为到那时你能够享受它的时间更少了)。这种折价的结果被称作“净现值”。 8. 进行敏感性分析,这意味着你要随时调整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的结论,因为你可能会在估计成本花费和收益时犯错误,或是错误地估计了某个结果出现的概率。
所谓机会成本,即因为进行一项行动而失去另一项次优行动带来的收益。这种成本产生的条件是,资源是有限的,并且行动主体因为自身选择的行动而无法同时做其他事。机会成本并非其他所有没有做的选择的总和,而只是未选项中最优选择的收益。任何价值都可以算作机会成本——金钱、时间和乐趣。
第四部分实验
在此我们学到的教训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太相信人们的说辞,而是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
第五部分东西方的思维对话
正如心理学家彭凯平所言,三个原则构成了东方的辩证法。请注意,这里我没有使用“定律”。彭凯平曾严肃指出,“定律”这个用语更像是针对世界的一种普遍而正式的立场,而不是一套铁定的规则。
1. 变化论
现实是处于变化过程中的。 现在正确的东西可能很快就会变成错误的。
2. 矛盾论
矛盾是动态存在于变化中的。 因为变化是不断的,所以矛盾也是不断的。
3. 关系论(或整体论)
整体大于部分叠加之和。
各部分只有在整体关系中时才有其意义。
这些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变化制造矛盾,矛盾催生变化。持久的变化和矛盾暗示着,抛开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和世界先前状态的联系去讨论单独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