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目送》这本书来自于我高二的时候,那时候自己买了一本青年文摘,里面有一篇写母亲的文章,我记得当时有一句话写的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妇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还记得当时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就深深触动了我,这一句话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读出来似乎有一种为父母心酸的感觉。后来就百度查了这本书的名字,知道了它叫《目送》,然后在我高三的时候就决定去买了实体书看。
想着这本书我已经买了很久了吧,暑假的时候我去打了暑假工,当时也把这本书带上的,但是没怎么看,因为我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和托词,虽然每天打工的时候确实很累很忙,但是我从不认为这是我不看书的原因,时间这个东西说白了挤挤总会有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在那个时候比较懒,每次翻俩页就不想看了,然后就想放弃了,自己呢也妥协了。
现在的我也开始了大学生涯,这些不好的习惯也想慢慢地改过来。于是我就给自己制订了一些计划,每天把书都看一会。
图片来自于网络今天看到了《目送》里写〈如果〉的那一小节,也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间对已逝父亲的种种怀恋以及后悔,然后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三岁以前,父亲在我眼里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大强人,什么都会,也很疼我,什么都买给我,哪怕妈妈喊他不要,他也会坚持给我买,也许是太过幸福,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所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降临在了爸爸身上。
那个时候是零三年,我三岁,爸爸因为膝盖肿瘤不得不做手术,那个时候家里真的特别的穷,做手术就要花好几万,我不知道妈妈到底是怎样去求爸爸家的亲戚和自己家的亲戚借钱的,只知道后来爸爸的病确实变好了,但是从此其中一只腿走路也不在那么顺畅了,手术的后遗症就是不能做太重的活,于是我和姐姐的生活也全都压在了原本就很瘦小的妈妈身上。
图片来自于网络那几年大概是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虽然当时的自己很小,但是还依稀记得妈妈为了还爸爸做手术的钱与养活我们姐妹,做着其他女人都不曾做的活,就在工地上一步步的慢慢搬着那些比自己还重的水泥灰,钢筋,混凝土。现在的我回想起来总会觉得上天对我们家太过苛责,也会心疼妈妈,很多时候都觉得她这辈子实在是太过于辛苦了。
十岁以前的日子我都是由妈妈抚养长大,所以就算现在长大了,对妈妈的关爱始终要比爸爸多一点,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由于这些年来我看到了妈妈为了养我的不容易。可能就是因为我从小就看到了妈妈的那些心酸,以及偶尔也会觉得生活太苦而留下眼泪,虽然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但是还是能够感受到生活有时也会让她觉得孤独无助。
因为这些,后来的我越来越讨厌爸爸,总是会怪他,我怪他太过无用,把生活的重担全部都压在一个女人身上,我怪他为什么现在变得越来越不体谅妈妈的不容易,我也怪他为什么要生病,别人家都是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妈妈在家里,而为什么我们家就刚好相反。后来矛盾越来越多。
其实我也知道爸爸也不想这样,但是还是会控制不住的去说,记得自己说的最重的一句话就是:你为什么那么没用。现在想想觉得自己说话真的挺过分的,其实爸爸也为了生活拼尽了全力,他的心里也不好受,可是我偏偏又会戳中他的痛处说。
今天看了目送〈如果〉这一章节,感觉很真实,也很怕有些事会发生在我的身上。里面讲述的是作者的父亲已经离开三年了,但是很多事情却没有来得及做。我想这一章节之所以要命名为‘如果’,可能就是作者也在想如果真的能重来一次,有多好。这样就可以拉着父亲的手慢慢的走,去他想去的一切地方;他讲的每个故事自己都会刨根问底;会耐心的给他讲我们小时候的事;会给他把饭菜都准备好,不会让他的衣服太湿,事先就会把雪白的餐巾铺在他的胸口;会陪着他一起过安检;会带他去拍只有我们俩个人的照片;会亲吻他布满老人黑斑的额头;也会用最温柔的声音告诉他‘我爱你,爸爸’。
图片来自于网络不过,一切都还好,我不是作者,我的父亲母亲也还在,余生我也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给他们创造最好的生活,也可以让他们以后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愿此后余生我们都能被温柔相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