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宝水,流向何方?

宝水,流向何方?

作者: 丹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3-12-03 22:42 被阅读0次
    问水哪得清如许?

    第十一届矛盾文学奖对《宝水》的授奖辞是:乔叶的《宝水》,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映照着“山乡巨变”。移步换景的风俗风情与豆棚瓜架的倾心絮语,涵容着传统中国深厚绵延的伦常智慧和新时代方生方长、朝气蓬勃的新观念、新情感、新经验。在创造新生活的实践和人的精神成长中,构造融汇传统与现代、内心与外在的艺术形态,为乡土书写打开了新的空间。

    来自农村的我,一直期待一本关于乡土的当代表达,就像当年黑夜中的明灯:《平凡的世界》。而今的农村给我的感觉是:【曾经农村包围了城市,而今城市吸干了农村。最近这四十年,村子面目全非。无论我们的怎么怀念,逝去的真的是回不去了。既便是真回的去,有几个又愿意回去?生活在村子里的人没有隐私,生活里城市里的人没有熟人。中国农村只有两个时代:四十年多前直至始祖和最近这四十多年乃至将来。】

    说实话,读完《宝水》让我对那个自以为熟悉的农村产生了陌生感。或许河西走廊的农村和中原大地的农村的确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老家农村里只有在家包地和外出打工的两类人,而豫北平原却可以乡村旅游本地他乡人气两望?难能可贵的是人家村里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而俺们老家,留守的都是老人,进城都是为了孩子。

    农村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我问过好多人,从新疆到甘肃,从皖北到湘南,从两广到闽赣,听的回答越多自己越困惑。老家已有了政策:放弃宅基地,奖励十万块。越来越多的老院落将成为一垄新耕地。十二年前熊培云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一书中说,“在每一个村庄里都有一个中国,有一个被时代影响又被时代忽略了的国度,一个在大历史中气若游丝的小局部”,读时有一种暮色四合的悲凉之感。无疑,很多的村庄已经或正在消失。《宝水》里提到将来可能会有一部分人白天在农村上班,夜晚回城里生活,这应该也不是诳语。千家万户的农村,终究会变成千篇一律的农庄。

    乔叶在获奖感言中说:故乡拥抱着我,时代拥抱着故乡。我一直认为,作家和时代就是浪花和大海、庄稼和土地的关系……生活把它迷人的光芒与气息深融密织在作品的质地中。在生活现场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这力量能修改成见,也能赋予新见。

    说句不好听的话:读完《宝水》虽觉得亲切,因为好多词语和老家话很是相像,但我没有感觉到希望的田野上滋生出来的那种力量。眼下的农村,路好房好空气好,但就是缺少了人气。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为什么随着小康的实现说变就变了?前些年变的只是婚俗,这几年丧葬也交给了专业的公司。移风易俗,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现在的孩子们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娃不爱和真人说话,和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没有关系?

    书中有句话很感人:人在人里,水在水里,活这一辈子,哪能只顾自己?是啊,农村之所以让人怀念,是因为人在人里。如何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回归到人里,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有些城市里的小区已开始组织居民开展活动,是个值得肯定的探索。强调个性和隐私的时代,依然需要彼此心照不宣的温暖。

    对于乡村振兴,一直觉得有点一厢情愿。通乡的柏油路再亮,走的人太少也会斑驳,乡间的小路需要野花杂草;家家通的水泥路再平,日子久了,裂缝处也是荒草丛生,不见泥土的农村,显得硬梆梆的。

    据说广东的农村节日里热闹非凡,清明超过春节;也有人说越发达的地方越保守,守的住才能赚得来;还有人说年轻时去城市拱白菜,上岁数回农村挖野菜……这种形式上的二元存在究竟会持续多久?

    乡村,究竟会走向何方?这取决于我们会走向何方。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村落,进而构成从属于这个时代的一个个部落,失落也好,沦落也罢,如《宝水》中所说:在更高的天空,有鸟在飞;在更远的山谷,有风吹过;而在更深的地下,有水正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水,流向何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sl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