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地翻完了这本书。
全书分为上篇《人格之镜》和下篇《人生之镜》。上下篇又各分为三章,分别是:品格与性格;赤诚与虔诚;情与爱;命运与罪感;卑贱意识与高贵意识;辩白与追求。
这些章节的内容,涉及到了中西方一些经典作品。比如《三国演义》、《伊利亚特》、《西游记》、《你往何处去》、《红楼梦》、《唐璜》、《封神演义》、《麦克白》、《水浒传》、《失乐园》、《离骚》、《浮士德》。看这些作品有些只有初步的了解,并不曾细读,所以在看作者的比较解读时,有些吃力。
读起来确实没有那么顺心,读到最后,脑海里留下最深的关键词是自由意志,人性自由,求真,独立与承担。对于对于卑贱意识和高贵意识的解读,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情与爱的解读,打开了另一扇窗。
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不得不翻看第二遍。
留下记忆深刻的一些文字段落,提醒自己,读着读着,就会从不顺畅走向顺畅,待理清枝蔓的时候,思维就能上一个台阶。
打破舒服的阅读模式,打开另一扇窗,迎接未知,才能在多元存在中找到最合时宜的一切。
摘录:
1.中国传统的“自我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是非人、非意识识;中国传统的“超脱”“淡泊”,就是明白自己反正逃不非人的命运和虚无的结局;中国传统的“自由”,就是取消自由意志之后的一身轻松、无所谓和玩世不恭;中国传统的“独立人格”,就是自觉地扼杀自己的个性、使之抹平在“自然”(泛)“道德”“天理”的平静水面之下,就是坚持自己的无人格。
2.我们说中国人缺乏“爱心”,是指那种火一般的、照亮和引燃别的心灵的爱,那种发自个人内心、自由自发的冲动型的热情,它从根源上来自个人的某种追求和欲望,如基督教的爱就来自个人灵魂得救的渴望、“永生”的渴望。但中国人也有自己所理解的另一种爱,它不同于个人的爱欲,而是一种弥漫性的,渗透于人与人、人与物的自然关系之中的情调,通常人们不太喜欢用“爱”这个字来称呼它,而是用“情”来表示。
3.如贾宝玉吃脂的爱好,以及他和他那群女孩子个个都有的对一切航脏东西特别敏感的“洁癖”。这导致他们拒绝和害怕一切健康强健的生命,因为这种生命总是伴随着污秽和不洁;同时又使他们对“多愁多病”之身、“捧心蹙眉”之态倍加欣赏,因为它们象征着对污浊的世俗生活的不堪负担,自有一番精神上超凡脱俗的风韵和情趣。
4.唐璜的爱情,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宝、黛的爱情像悠长的水,唐璜的爱情则像炽烈的火。这种火热的爱情属于年轻的生命和青春的力,属于摆脱童年的蒙昧而突然出现于惊异战栗的目光面前的那片奇异动人的神秘世界。
4.一种精神要通过肉体反映出来,首先必须这精神有一种四射的光辉和热度,而一个肉体要能体现出这内在精神的光和热,它也必须是一种可熔化、可以燃烧起来的材料。
5.人的肉体不是“臭皮囊”,不是“浊物”,而是生命,是精神之火的燃料,是饱含灵气、透现出神性灵光的高贵艺术品。
6.这“孤寂的征途”,也就是独立、自由、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征途,是脱离了儿童期、长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征途。这是多么庄严的征途,多么伟大的征途!但也是艰难的,痛苦的,充满罪孽、血污、屈辱和泪水的征途!人类必须默默地忍受这一切,默默地祈祷,默默地赎自己的罪,绝没有一部世俗的“青史”可以记载下他们各自的善和恶,唯一的天平只在人们心中,最终在人心里的上帝那里。
7.身居卑微渺小和虚无之地,却意识到自己有某种不以外界环境和身外对象为转移的永恒价值,这价值可以用来衡量和评价一切对象,却不被任何对象所评价和衡量,甚至不被天道、上帝或最高权威所衡量。
8.只有自身发光的灵魂,才能在里面照出自己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