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死前归零,是最大化效用的人生

死前归零,是最大化效用的人生

作者: 云玖弋 | 来源:发表于2023-04-18 11:53 被阅读0次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的这句话与其说是情诗,不如说是一种人生观:在恰当的年纪体验想要的事。

恰当的时间,做想做的事情,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的人不多。毕竟人的一生看起来很长,似乎总会有时间的。实际上眨眼之间十年就能匆匆而过,临死前懊悔没有实现愿望的人不在少数。

比尔·帕金斯在他的《最优解人生》中提出了死前归零的建议,即在临死的时候,拥有的金钱为0,这些钱除去养老外,都花在体验人生上,让自己临死前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这是作者眼中的优解的人生。

生命能量和人生充实度

人一生的时间就是生命能量,这些生命能量怎么分配就至关重要。想想如果都用在工作上,那岂不是太单调了?按照作者的观点,何止单调,简直是浪费。

工作是用人的生命能量去换取金钱,金钱的作用是让人去过想要的生活。如果所有的生命能量都换成了钱,哪里还有时间去过想要的生活?这些生命能量非但没有花费在生活上,反而变成了一叠叠纸堆积在一边。相当于你堆积了生命能量什么都没做。然后呢?临终时,看着这堆钱后悔:这些生命能量本可以有更好的归处。

不,人生不该是这样。人生是一次次的机会,这些机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和回忆。它们充实着一个人的人生。人们是怎么评价一个普通人的人生?看他做了什么。

一个普通人爬过高山、淌过溪流、越过丛林,感受日出追随日落,带着爱人孩子一起感受时光,他工作过、享受过。另一个人天天工作,没有爬山看日出,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前者,人们会羡慕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后者人们只会认为一生平庸,甚至会给个工作狂的标签。

人的一生充满回忆,这些回忆都是我们经历的回报。老年人大多喜欢这样的回忆,如果把它当作人生体验的红利,那么年轻时候用生命能量投资人生充实度,在老年的时候收获红利,难道不美好吗?

人生充实度在于生命能量使用的范畴,越宽广越多姿。生命能量不要全扑在工作上,要留出部分给到其他的可能性,人生才会丰实。

时间的资本

年轻人的资本是健康、时间,相对于年长的人,他们的收入比较少。这个时候,不要想着把所有的钱留下来做储蓄,而是要拿出钱去做那些想做的事。

因为有些事情等上了年纪就不容易做了,尤其是和体力、健康有关的事情。一个人能在20多岁的时候爬山滑雪,却不一定能在70多岁的时候做这些。

作者鼓励年轻时不要害怕没有钱,随着年龄增长,年轻人的收入水平也会增加。因此,年轻时不是以积攒金钱为目标,更多的是探索人生的可能性。当然,作者不是让年轻人一点也不储蓄。

储蓄这件事情是动态的,年轻的时候占比少点,中年的时候占比多点,老年的时候再少点。

具体来说,可以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时测算的寿命数,当作最终年龄。老年人的每年花费其实不会再增长,比起年轻时反而会下降,因此可以设定一个花费额,这样就能算出退休到死亡时,总体花费是多少。这笔费用就可以视作养老钱。

然后确定一个薪金的顶峰点,一般而言在45-60岁之间。当那个时刻来临时,可以暂缓储蓄,开始安排花钱,并将一些作遗产的财产提前给到亲人。

考虑到晚年的稳定,最后考虑下年金保险这款产品作为补充,以免薪金的报酬无法达到需要养老的资金储蓄。

一定有人会问:怎么提早把钱分给亲人?临死财产为零,孩子们怎么办?

作者的答案是:和亲人的陪伴远远比金钱重要,同时金钱的给予依旧要在恰当的时间,而不是死后。

正当时

《最优解人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概念就是恰当的时刻。遗产在死亡后留给亲人,但遗产对亲人的生活大多只能算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数据显示,继承人在收到遗产时大部分已经60多岁了,这笔钱他们还花得动吗?能花多少呢?人一生中最需要钱的时候,不在老年,而是更年轻的时候,与其把钱留到死后分给别人,不如提早一些,这样皆大欢喜不是?

收到钱的亲人可以用钱完成自己的想法,而自己也能因为帮助了亲人而开心。这要比留遗产更好。

如果已经把遗产提早分配了,那么剩余的钱就是自己享受最后人生的资金。一切都安排妥当。

正当时,意味着每个年龄阶段去做可以做的、想做的事情;也意味着恰当的时间给予亲人陪伴和帮助。

正如作者自己在45岁生日时,请亲朋好友去加勒比海上的海岛度假,他也犹豫花费,心里挣扎之后,决定举办这次聚会。事实证明他很享受这次聚会。50岁生日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体力大不如前,如果这时候举办加勒比海岛的聚会,会有许多遗憾。

正当时,不仅是去体验,去留下美好回忆,也是为了不遗憾。

结语

从没用生命能量这个概念去衡量一生的时间。当用这个概念去看待生命时,就会意识到用一小时的生命能量去听演唱会,同时雇佣阿姨一小时打扫卫生是值得的。

用生命能量去衡量生命质量时,会意识到工作浪费了太多的生命能量,为什么要投入到这样的工作呢?

有些人生体验不花钱,有些要花钱。临死时,钱无法带走,不如花完那些用生命能量换来的钱;遗产不如在活着的时候,就给亲人,看到他们用这笔钱改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最优解人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看待生活、乃至生命的视角。无论是否想践行,看下另一种人生过法,兴许会有改变,兴许会有新的生命感想。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声明:玖弋阁 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

玖弋阁,一周一书评,更多新书更好选择。

相关文章

  • 0基础学经济(1)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理性人假设、效用函数、最优解、个体效用最大化、集体效用最大化、一般均衡、个体理性可以实现集体理...

  • 新工厂,新国代

    1 我们倒着思考,线下的渠道商们想要什么 2 他们想要的是,体验最大化,即效用最大化 3 他们的效用是什么? 4 ...

  • 边际效用

    TU代表总效用 边际效用MU是一次求导 数学求得的值 有正负数与零 趋利的人计算着 他们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尽量...

  • 利益最大化对吗?

    西方经济学说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者效用最大化的。可是,作为个体,我们哪一个是追求所谓的最大化的呢?谁知道自己最大化...

  • 小记

    基本的生存所构成的一切,都将成为你深刻的记忆。 参与机制 消费函数 最大化利益,最大化效用。

  • 《经济学讲义》027 边际革命

    所谓边际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 边际效用,通常都是递减的。 通过追求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平衡,就能够使总收益最大化。...

  • 经济学是一门工具科学——《人的行动》读书笔记2

    原文 “应当说,把“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与“自私”区别开来,是在逻辑上更严格地阐明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米塞斯一...

  • 为什么做决定总是这么难?

    做决定,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无非是效用最大化的过程,由自己的价值选择构造自己的效用函数,亦或是再加上一些限定条件,求...

  • 一 谋杀背后的道德逻辑2

    结果主义的代表,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由边沁提出,但是能将效用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确的,公正的。效用就是在快乐和痛苦之间...

  •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3

    第三课 自由选择 一.自由主义 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不是因为个人是谋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或者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前归零,是最大化效用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vh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