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环绕的西北农村,由于经济、家庭、思想观念等诸多原因,女孩子很容易失学。那时候,我和小敏都还很小,我们在村子跑来跑去,相约着去上学,爬村子里最高的山,用拳头捍卫友谊。直到十八岁,我眼睁睁地看着小敏坐上了那辆驶向远方的车消失在茫茫群山中时,我才明白小敏不属于这个山脚下的村庄。
—— 写给小敏
1
小敏是我的小学同学,第一次见小敏时,她的眼眶红红的,脸上还有未擦干净的泪痕,安排座位时老师把我和她放在了同一桌,记得当时我举着小手说:“老师我才不要和爱哭的女孩子坐同桌”,小敏瞪着眼睛说:“你以为我和你愿意坐同桌”。
老师并没有理会我的抗议,就这样我和小敏成了同桌。
小敏大我两岁,个头却比我高出许多。她是家里的老二,一个略微尴尬的排行,上有一个被爷爷奶奶视为珍宝的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
小敏六岁那年对酒鬼父亲说:“她想去学校读书,”她的父亲满口酒气地说:“女孩子迟早要嫁到别人家去,读书有什么用,快去帮你妈妈照看弟弟”。
看着别的孩子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去学校,小敏哭着跑开了。
小敏的母亲在柴草垛后找到了小敏,双眼饱含着泪水说:“别哭了娃,等我攒够钱了就送你去上学”。
小敏的母亲也是个大字不识的妇女,在家里没有任何的地位,要应对挑剔的公婆、喝点酒就闹事的丈夫,还有那繁杂的家务活。
每次开学小敏都会问母亲,有没有攒够她的学费。
八岁那年,小敏的母亲给她用碎布缝制了个小书包让她背着去上学,而这又遭到了家里其他人的反对,爷爷奶奶要让她帮忙照看看弟弟妹妹,父亲还是那副女孩子读书没用的态度,还有就是家里没有多少钱可以让她去读书,双方在僵持着。
在母亲顶撞了公婆一句后,父亲的巴掌就落在母亲的脸上。母亲歇斯底里的吼道:“在家里我受的气就够多的了,我不想让我的女儿以后再受气,今天我必须送她去上学。”
吵闹声引来了围观群众,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看着这种见怪不怪闹剧,有的说女孩子读不读书都一样他们家的就有没读书照样生活的很好,有的说还是让孩子识几个字为好。好像这里没有发生打架,而是在举行一场茶话会。
直到那个骑着破自行车的年轻教师经过时数落了小敏的父亲一顿后,这场闹剧才结束。
最后,小敏的父亲妥协了,小敏的母亲牵着小敏的手一直把她送到老师办公室,直到看着老师收下了她那一沓褶皱的钞票,把小敏的名字写在花名册上后,她猛然地双手掩面哭着跑开了。
而我得知这一切却是在六年后的一个傍晚,小敏哭着告诉我的。
那天我们坐在高高的山顶,夕阳西下,留一下了一片红彤彤的晚霞。
2
读小学时小敏是我们班年龄最大的,个头最高的,穿着不怎么合体的衣服,有时穿着的是宽大的上衣,有时穿的是短了一截的裤子,花花绿绿地随意混搭在一起。
正是因为她比其他的孩子都大,个头也高,加之她那一身一年四季都不合体的衣服,小朋友都喊她大傻子。
刚开始是一个同学喊,小敏还会反驳一两句,慢慢地,两个、三个,当越来越多的同学喊她大傻子的时候,她就再也没有反驳过。
只是有次,我在角落里看到过她在抹眼泪,是不是因为同学叫她大傻子的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就是孩子们的江湖,大傻子的称呼就这样在班里传开了。
起初,我也跟其他同学一样喊小敏大傻子,但她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直到有次小敏帮我打架后,我就再也没有叫过她大傻子,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小敏的性格隐忍中透露着坚强,有一种超出同龄人的倔强。
我和小敏坐了六年的同桌。也算是一种缘分吧,从最开始的排斥到最后不舍分开。
童年时的恶作剧,在我和小敏最开始相处的那段日子里我都实施过。
桌子上画“三八线”,从中间分开谁都不许过线,小敏很自觉得遵守着,只是在写字或取东西时偶尔会越过“三八线”,只要被我发现就会毫不犹豫的推搡过去。倒是我在课间睡觉时会经常越过“三八线”,即使被小敏发现了她也什么都不说,更不会去推搡我。久而久之我就觉得“三八线”的存在没有多少意义了,在某个大扫除的周五,我就悄悄地擦掉了那条横亘在桌面的“三八线”。
“三八线”消失后,抽凳子的恶作剧就开始盛行了。第一次在小敏要坐时抽掉她的凳子的是坐在她后排的男同学,由于那位同学在抽凳子时拖泥带水的发出了响声,被小敏发现了,从此小敏要坐下时都会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凳子。
在别的同学的怂恿下我也加入了这场恶作剧,并且在小敏要坐时成功的抽掉了凳子,小敏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引起了周围同学的哄笑,小敏满脸通红的哭了起来。
而这一切恰好被窗外走过的老师发现了,老师喊我们出去询问是怎么回事,站在一旁的小敏却说是她自己不小心摔倒的。猛然间愧疚感敢在我的心里升腾起来了。
自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针对小敏的恶作剧了。
我们把更多的恶作剧归结于年少的无知,回首看,只是我们缺少教养而已。
3
小敏变得比以前更加沉默了,除了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外,她很少说话,也很少有同学会去主动找她玩,同学们在有意无意的孤立着她。
小敏也曾对我说过,相比较那个乌烟瘴气的家她还是喜欢学校多一点。
有天在课间玩游戏时,我和后排的一个男同学发生了争执,记得在当他指着我喊:“大傻子的同桌是个小傻子”时,周围的同学都发出了怪异的笑声,还有两个同学在喊“小傻子、小傻子”地附和着。
那一刻,我冲了上去和他们动起了手来,一对三,愤怒让我无所畏惧,但顷刻间我便处于劣势,动手者开始变成了挨打者。
其他的同学都在围观着,只有小敏冲了过来一把推开了其中一个个头略小的同学,那个同学就知趣的停手了,当小敏推开第二名同学时,我开始了反击,一对三变成了一对一后,这场争执便以我的胜利而结束了。
事后我问小敏为什么要帮我,她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她知道被人欺负的滋味”。
那天放学后,我们一起从学校走到了家,在村头的路口处,小敏问我:“我们以后能不能成为好朋友”,我肯定的回答她说:“能,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小敏很高心,冲我笑了笑就跑回家去了。
和小敏成了朋友后,同学们也有意无意的开始孤立我,加之之前打架赢了,我就变得更加叛逆了,每次听到有人喊小敏大傻子,我都会义无反顾地举起拳头冲上去,那种最原始的正义感被唤醒了。
小敏有时也会帮我打架,但更多是劝我不要打架。打了几次架后,很少就再有同学喊大傻子了。
少年人的爱憎如同夏日善变的天气,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狂风暴雨。慢慢地同学们开始接纳了小敏。
一晃间,我们小学毕业了。
4
毕业那天,在拍完毕业照后小敏哭了,哭的很伤心,同学们问她为什么哭,她哽咽地说道:“家里不会让她去小镇上读初中了”。
开学的那天,在我去小镇的路上看到了小敏在田里锄草。
我们一起坐在地头,湛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朵,微风中带着丝丝的暖意,有好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就那么静静地坐着,过来会儿,小敏就催促我快点去学校,临走时我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新笔记本和一支笔送给她了,小敏受宠若惊的推辞着,说她现在用不上。
我还是执意地塞给了她,在我转身的那一刻瞥见了她眼里噙这泪水。我快速地走开了,怕再次惹的她流泪。
每周放学回家,小敏都会来找我,每次会给我带一些山里的小东西,有时是一把杏子,有时是一把枣子,有时是一把开的鲜艳却叫不上名的小花,她还会郑重其事的问我,书上有没有写这些花花草草,它们的学名叫什么。
小敏每次都会问我学校里面的事,更多的时候都是我在说她在听,她认真听的样子像个小学生。
每次我母亲都会留小敏在家吃饭,向我夸赞小敏乖巧懂事,有时还会开玩笑地说让小敏做她的儿媳妇,小敏笑笑不置可否,就会讲起我们在小学时一起打架的经历。
小敏头发剪的很短,皮肤黝黑,身体看起来很结实,这和她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不无关系。
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每次离开时都会问我有没有看过的书借她看看。
小敏把那些她认为好的词句都摘抄了下来,写满了整个笔记本。
5
在我读初三时,小敏将她的那些笔记本全送给了我,四本很厚很厚的笔记本,很少有涂改一笔一画写地很整齐。
我推辞说你留着自己作个纪念吧,她坚持着要送我,说让我有时间了看看,都是她认为的一些好词好句。我不忍拂她的意,就塞进了书包。
小敏说我送她的那本笔记本她没舍得写字,她要永久地保留着,直到她老去。
我笑着说:“就一笔记本你至于吗?等我以后有钱了送你些更好看的”。
小敏认真的说那本笔记本是她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很有意义。
在那本笔记本的扉页,我分别用汉语和英语写下了“小敏,我的好朋友,你要永远的快乐”。在前两页写下了我们相识的过程和一起打架的经历。
6
自那次分别,放学回家后小敏就再没有找过我,我从母亲口中得知小敏跟着表姐去南方打工了。
那年,小敏十七岁。
南方有多南,那时的我无从知晓。
顷刻间明白上次她送我笔记本是因为她要离开,当我翻开第四本笔记本的最后一页时看到小敏写到:
过段时间我就要去南方打工了,到底去哪儿我也不知道,工作是父亲托一个远房表姐找的,听说是电子厂。
我很讨厌我现在所处的环境,我想到外面去看看。我要努力去过另外一种生活。
我不想在你的家里说出我要去打工的决定,我怕我会哭。你有很爱你的父母,在你家里的感觉很温馨,我羡慕你家里的温暖,不像我那个冷冰冰的家。
你要认真读书,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等我到那边安顿好了,可能会给你写信也可能不会,但无论如何不要怀疑我们的友谊,我们永远是朋友。
合上笔记本后我五味杂陈,感觉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
空闲时家我会打开那些笔记本来认真的读那些小敏摘抄的好词好句,等待着她的来信。
在我中考完的那段日子里,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广东的信,是小敏写给我的。
信中她写到广州是一座繁华的都市,有栉比鳞次的高楼,有宽阔的马路,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还提到了一些她的境况,她在广州的一家电子厂里工作,流水线作业时间很长,工作很枯燥。
小敏还在信中询问了我学习的和家里的境况,我也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告诉她,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当我写收信地址时却发现小敏没有留给我一个具体的地址。
我不知道我的这份信应该寄到何处,最后只能夹到笔记本中。
我再也没有收到小敏的来信。小敏开始慢慢地淡出了我的生活。
7
再次见到小敏是三年后。
那年我十八岁,小敏二十岁。
那三年之间她没有回过一次家,我记得她曾经给我说过,她讨厌她的那个没有丝毫温度的家。
那是高考完的那个假期,一个晚霞红透半边天的傍晚我做完家务后站在路口等待着田间劳作归来的父母。
在一片霞光中走来了少女和男子,少女留着长发,一袭素雅的长裙被霞光染成了紫红色,男子戴着黑框眼睛,粉红色的衬衫搭配着浅灰色西裤,右手牵着少女的手,左手拖着一只行李箱。
我一直注视着他们,由远及近,直到我的身边,我也没有认出是谁。
在走过我身边的那一刻,少女回头喊出了我的名字,在惊愕中我想起了她是小敏。
小敏说那那男子是他男朋友,她们这次回家就是为了办一些结婚手续。
那男子是广西人和小敏在同一个车间工作,比小敏大八岁。
在第二天小敏来我家时,我问她,为什么要嫁给那个比她大八岁的广西人呢?小敏给我讲了一大堆那个男人对她的好,那个男人在她生病时端汤喂药的照顾她,在她下班累了时给她做各种各样的美食,逛街时给她买漂亮的衣服,过节时送她浪漫的礼物……
临走时我还是犹豫不绝地问她,你还小点,真的考虑好了吗?小敏笑嘻嘻的告诉我,那个男子对她是真的好,她遇到了爱情。
后来我在母亲的口中得知小敏已经怀孕四个月了。
没有人反对这件婚事,那个男子塞给岳父的两万元发挥了很大作用,小敏的家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气,除了那个躲在厨房里独自抹泪的母亲。
小敏离开的那天我去送她了,临上车时她塞给了我一个用塑料纸包好的包裹,说没什么可以送我的让我别嫌弃。
我没有任何的推辞收下了那个包裹。
小敏在车窗里朝我挥着手,乐呵呵的让我想起了我们一起打赢架时她的样子。
车子启动了,我朝着车窗大声喊:“祝你幸福,我们永远是朋友”。我不知道小敏有没有听到,在车子驶离我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坐在最后一排的乘客都在回过头来看我。
车子载着小敏和她的爱人离开了,转过身后我才发现自己流泪了,我最好的朋友找到了属于她的幸福,我为她高兴。
回到家后我打开了小敏给我的那个包裹,里面是两个笔记本和一个手链。
手链是用红丝线手工编制的,上面挂着一个很小的小狗形状的瓷制品,底部刻着生日快乐的字样。
那天正好是我十八岁的生日。
8
生活就是不断地告别,告别旧的人和事,迎接新的未知。
小敏去南方拥抱她的爱情。
我去了北方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读大学二年级时,凌晨一点多,接到了一个来自广东的电话,按下接听键后,手机里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当我问“你是小敏吗?”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就变成了嚎啕大哭声。
那天晚上我们聊个很多,我大概了解小敏这些年境况。
小敏换过很多工作,商场,酒店,工厂,建筑工地……所有基础性的岗位她几乎都尝试过一遍,最后都是因为文化程度低能力不足或是薪酬低待遇差而离职。
小敏哭着说她住过拥挤的大通铺和隔断间,也过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但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是那种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感觉,她说只有枕头知道她流过多少泪水。
小敏给我打电话的根本原因是她唯一寄希望的爱情也出现了问题。
工厂里上班工资原本就低,以前两个人都上班时生活过的还算可以,休息日时可以外出逛逛街,看看电影,吃顿大餐。生完孩子后小敏在家带孩子,生活的窘状就开始慢慢的显现出来了,争吵也就开始了,男人也不如从前那样温柔了,在外面受的气都会发泄在小敏身上。
小敏说她原本不想打扰我,可是她翻遍通讯录却找不到另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任何的安慰都显得过于苍白,我只能给小敏说着我都不相信的鸡汤。
小敏说:“我相信了爱情,可是爱我的人变了,那么我还要不要继续相信爱情呢?”
9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生活的浪潮挟裹着人们不断地奔走。
在我读大学四年级时重阳节那天,小敏发微信说她搬家,搬离了广州去她乡下的公婆家。
小敏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僵,在得知她怀上第二个孩子的那天,她和老公打架了,与其说是打架,倒不如说她是那个挨打者。
老公坚持要打掉那个孩子,而医生强烈建议不要打掉那个孩子,打掉孩子对小敏的身体伤害太大,争吵就发生在拿什么抚养这个孩子的问题上,从最开始的争辩到大声吵闹,再到老公摔东西小敏挨打。
吵闹完后,老公摔门而出,冷静下来的小敏给公婆打了电话告诉了这一切,幸运的是公婆站在了小敏这边。
小敏搬到乡下去养胎了,我也开始忙着找工作准备毕业论文。
我们之间的联系也就变的断断续续的了。每逢过节我都会给她发节日问候语,有时她会回复我,有时不回复。
第二年六一儿童节,小敏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张她们母子三人的合照,小儿子在她的怀里睡着了,大儿子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熊玩具。小敏的头发有点凌乱,目光无神,看起来很憔悴。
我不知道如何回复她,思考良久还是拨通了她的电话,电话那头小敏很平静,我们东一句西一句的聊着。
小敏在乡下时男人回家看过她几次,可每次都是争吵,吵到后来,小敏说她不想在吵了,她厌恶了吵架。
男人学会抽烟酗酒,小敏说满身酒气的男人就会让她想到北方的父亲,生活中的各种阴影就会在心中升腾起,那些挥之不去的阴影像一只大手一样会攥住的脖子她,给她一种窒息感。
喝醉酒的男人会当着小敏的面,给情人打电话,会拿小敏跟情人作比较,夸赞情人比小敏长的漂亮,学识高,温柔可人懂情趣……
小敏说现在听到这些她反而不会生气了,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她不想理会任何人,只想找一份工作去挣钱,抚养她的孩子,让她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长大后做一个好人。
我对小敏说过段时间去看她,可她却死活都不肯告诉我地址,她推辞说她现在的状态不想见任何的故人。
最后小敏哽咽地叮嘱我让我不要把她的境况告诉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是唯一一个爱她的人。
10
腊月末回家过年,在村口遇到了小敏的母亲,小敏的母亲说我从小就和小敏关系好,问我现在还有没跟小敏联系着。
小敏的母亲说每次小敏打电话回来时都说她过的很好,但她总是放心不下,感觉小敏没有跟她说真话。
面对小敏母亲的询问,我手足无措。
我撒了慌,告诉她小敏现在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小敏的老公很优秀也很爱小敏。我还把一些小敏零零散散发给我的照片给她看。
我不忍心那位可怜的母亲鬓角再添白发,把关于小敏的一切修饰的无比美好。
自从出嫁后,小敏已经整整四年没有回过家了。
我给小敏发微信说:“今天遇到你母亲了,家里一切安好,你还好吧?”
“忙,我在发廊,过会儿聊”,半个小时后小敏回复了我。
“发廊”一个被赋予了更多含义的词,一种莫名的担忧向我袭来。
我怕和我一起打过架的小敏会向那些不开心的遭遇投降,会去堕落。
我紧接着回复了三个问号和三个叹号,我想小敏能懂我的意思。
直到晚上小敏才回复了我微信消息:“放心吧,我永远也不会去走那一步”。
小敏那天是带着两个孩子去理发了,她说旧的一年马上要结束了,收拾收拾心情,过完年后要好好的去生活。
11
大年初一那天,我看到朋友圈里小敏发了一条动态,写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配图是一张她和两个孩子的照片,小敏穿着一件大红色的风衣,扎着马尾,发梢染成了酒红色。
在照片上我还看到了她脸上淡淡的笑容。
我在下面评论了句“你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像明星余男”,小敏回复了四个哈哈大笑的表情。
晚上我给小敏打了电话,小敏告诉我她和老公离婚了,是她提出要离婚的,男人没有反对只说了句被指望他养孩子。
小敏还告诉我她找到了一份工作,老板说让她过完年后来上班。她要努力的赚很多很多的钱。
小敏还笑着对我说:“生活能糟糕到何种程度,也不过如此了”。
那笑声又让我想起了我们一起打架的场景了。
最后,我问小敏:“你还相信爱情吗?”
小敏说:“相信吧,可能是我没遇到而已”。
那一年,小敏二十五岁,是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
end
作者:拂晓
一个初出茅庐的文字爱好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