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向贾村。内胆底都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刑、卫等门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的范围,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代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中国”一词随着所指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二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中国”一词所指范国,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门国名。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厦”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