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走出楼道门,听见邻居楼道里"哇"的一声跑出来一位大约十来岁的小男孩。
男孩跑出来不足五米远,他的妈妈紧跟着也出了楼道大门。
"站着!"随着一声历声的呵斥,小男孩停留在原地不敢再跑了。他的妈妈一手拿根白色的电线,一手抓着男孩的手往家里面拉。嘴里喊着"回家!"那声音强硬坚定,不容置疑!同时飞起右脚,踢在男孩的左大腿上,同样的动作,男孩右大腿上也挨了一脚。男孩嚎叫着发出一连串的哀求:"妈妈,妈妈,您别打我了,妈妈,您能不打我吗?妈妈,我错了,您今天能不打我吗?您饶我一回吧!妈妈,妈妈,回家能不打我吗?"……男孩惊恐万状,怵入心扉。
小男孩犯了什么错,我不知道。但小男孩的哀求和他撕心裂肺的嚎啕以及哆嗦发抖、害怕再次挨打的惊惧,让我心中有种难以表述的哀痛!再看看小男孩短裤下面两道隆起的又红又肿的电线摔打的印痕,更是有种怜悯之意!
我心在想,如果是慈善的妈妈,听到孩子的哀嚎,会怒而转怜!看到孩子的伤痕,会手颤而悔!
小孩子难免会有淘气、贪玩、懒学等等不良嗜好,也难免会惹家长生气、发怒。但无论如何,打孩子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最终的办法。一般来说,偶尔打一次也无可厚非。但要有个度,拍几巴掌,解解气都算正常。千万不能拿棍棒之类的凶器!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淘气、贪玩,在这方面,需要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更需要家长们给于适当的自由空间。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必须以家长的意愿去行事!回想一下,当年的我们,不也是给父母气的大呼小叫吗?
现在是快节奏信息时代,就连我们作家长的,都在走路看手机,玩游戏,我们能要求一个没有自控能力的小孩,去按班就绪地学习、吃饭、睡觉吗?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的确,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该子的倔犟,家长是有责任的,不要总以为是孩子不听话,试想一下:我们家长就完全顺从了孩子的意愿了吗?
我个人认为,"小头爸爸“的教育方式,是比较完美的。作为家长,若能与小孩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你就能更多的了解孩子的需求及心理发展,你就不会动不动拿孩子撒气,代沟就会减小。
我无意指责哪位家长,更无意指责各自独特的教育方式。我只是觉得,"棍棒出孝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要让暴虐代代相传!说不定你今天的家暴,或许就是你明天的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