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目播出两季了,之前一直没看,主要是对观察类节目不感冒,但由于不断有人在不同场合提起过这个节目,考虑到这是一档职场类节目,感觉还是该看看。看完第一季,感觉还不错,有些内容还反复看了几次。
先说嘉宾,多数嘉宾比较熟悉,包括飞行嘉宾,整体表现来说,律师的表现不错,既有专业也有娱乐精神。除了他和何炅以外的其他嘉宾,基本都是艺人,这就在一定层面存在一个问题。他们除了郭京飞是话剧单位的,有对单位和职场的认知之外,其他人多数是自己当老板,或者是所在单位以其为核心,从而他们所在单位是以他们为核心进行运转的,这就造成了他们对职场的缺乏足够的认知以及正确的理解,难免有些偏颇的看法,其实是有问题的。从这点来说,第二季请撒贝宁来是当嘉宾合适的,一是撒贝宁作为央视主持人,对于个人和组织的认知是没有问题的,其次是撒贝宁具有法学背景,做法律相关行业的内容契合度更高一些。不过何炅在节目中提到几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龙丹妮高中就跟何炅去应聘湖南经济电台的主持人,一个是他还在北外当阿拉伯语老师的时候,就兼职主持快本,而且汪炳文为了他还调整了节目的播出时间。这不得不说,学生时期有一些社会实践还是很好的。
再说带教律师,这四位律师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得都比较刁钻,问的问题都比较难。当然于我而言看起来不难,但是问的是学生,难免有些问题不好回答。在之后的实习过程中,每个律师的特点表现得比较鲜明,也确实是一些成功人士,本色出演,自然问题不大。
再说学生,从我的角度来讲,我的视角比较特别。这八个学生从一开始其实基本就确定了名次,中间虽然偶有波动,但每轮的表现基本跟这个名次没有太大差异。最后所谓的李晨逆袭,也是基于他自己的进步而已,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反超,从第八到前四。基于此,我的思考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带教律师水平问题,还是天赋问题,还是努力程度问题。不过毕竟是一个月,一个实力太差的人,通过一个月的努力,确实很难超越实力强的人,而且实力强的人也未必就不努力。我把八个学生的名次跟背景做了对应,确实能看出点东西来。
八个学生可以分为四类,三个985,两个211,两个五院四系中的五院,一个外国留学。最终的前四,汇集了三个985。其中何运晨和李浩源全程表现突出,几乎可以说是全程遥遥领先。至于北大的梅桢,她没有突出表现一方面是性格问题,对于很多事情自我展示的想法不足,另一方面是其虽为北大博士,但北大博士跟北大本科还不一样,本科见真章还是很有价值的观点。不过不管怎么说,985的学生确实跟非985的学生在实力上有明显的差距。当然,这几个985的学校也不是普通的985,北大人大北航都是985中的顶尖院校。两个211表现的相对一般,一方面说明211跟985确实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211的两位跟五院的两位差别不大,甚至说还略弱,说明五院四系在专业上比211非专业院校更加扎实。当然也可能是人的问题。不过,法学虽为社会人文学科,但是毕竟专业性较强,所以专业可能比学校重要。这点像建筑行业,老八校在行业内还是比较认的,法律行业五院四系算是出身正统。不过从这一季的节目整体来说,感觉211跟专业院校应该是半斤八两,至少谈不上超出太多。但如果把专业院校高于211视为正常,那西南政法大学的邓冰莹进前四也就不奇怪了。同时也就间接解释了211的李晨虽然十分努力,但毕竟实力跟其他的有一定差距,所以尽管进步很大但仍然未实现逆袭。
这样看下来,985的学生实力确实强,当然有个人因素,但整体素质跟非985的有比较大的差距。不过,211已经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校,所以这档节目反映的还是精英人士的生活。当然这很正常,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选太普通的人录制节目,也没人看。
除此之外,节目中还有几点引起我注意。一个是实习生不断地加班,这说明劳动强度过大是普遍存在的。一个是有人说这些精英人士属于过度内卷。这点我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说对学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或者说水涨船高叫内卷,那不内卷的最好方式就是大家都自己种地自己吃,因为按这个逻辑所有科技推动时代发展的事情都属于内卷的行为。而且,节目中的业务有很多跨国业务,低水平怎么能在跨国业务中面对外国优质公司的较量获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