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一本最新上市的书《学习学习--快速变强四步法》。该书由百亿业务操盘人,优秀高管王专老师所著。
王老师是某方机构负责产品研发和运营的总负责人,曾后来居上把这块业务做到了业内第一。在行业地震后,他又致力开发出一些列符合大政方针的新产品,能力非常优秀,且被老俞认为是其公司非常会学习的人之一。
读完这本书跟王老师很多方面产生共鸣,他在书中慨叹道:
小时候希望长大,羡慕大人有能力搞定自己的烦恼。长大后发现,烦恼怎么也变强变大了;
曾以为自己会成长为“奥特曼”,最后变成了“熬特慢”;
房价坐上了火箭,自己的事业搭的却是一辆经常掉链子的“自行车”;
工作经常“996”,领导却不给自己工作双击“666”......
类似这样的烦恼不胜枚举,我们很想一一破局,但总感觉无能为力。
这些个人生难题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接踵而至,到底该如何解决?
王老师犀利地点破:
能力永远是不够用的,快速变强才是王道。
那又该如何快速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这些人生挑战?
一.知行合一:快速变强的心法
古圣贤王阳明的强是可怕的,他文能开宗创心学,深远影响后世;武能开挂定乾坤,平定宁王叛乱,剿除多年匪患。
他的丰功伟绩我们只能望其项背,但他的快速掌握全新知识的能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王阳明说过: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思考不联系实际,不扎实,不落地,不行动,是“假思考”,这时的知就没有做到真切笃实,就不是真知。
很多公司每周开会讨论一通,领导拍个脑袋就定下了具体战略方针,只做到从上到下,却忽略了从下到上的基层层面进行扎实地走访了解和实地考察,结果导致政策严重脱离实际,导致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很多损失。
还有很多人热心看书、听课、报班,接触了不少,但没有几个落到实处。
这些就是典型的假思考,非真知。
2.做事时候不细心观察,不反思,不研究,就是“假做事”,这时候的行就没有做到明觉精察。知行不合一,就不是真行。
很多职员每天忙忙碌碌,忙到一年到头,到底成长收获啥了稀里糊涂,这样即使十年下来,可能就只是一年工作经验重复了十年罢了。
总之,如果我们想快速变强,也就要做到知行合一,思中有做,做中有思,我们的成长速度才可以大幅加快。
二、写做合一:心法变做法
笔者写了这么久,对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感同身受,非常认同:
写作,就是思考本身。
写出的东西没有逻辑,说明头脑里的思考就没有逻辑。笔者实践越久越发现,一本书其实不是看懂的,很多时候是“写”懂的。
写作,可以让我们的思考“原形毕露”,甚至有时候写出来感觉有点惨不忍睹。恰恰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有了修改思考的机会。
当思考变成了文字,我们就有机会以“第三方”身份进行审视,这样往往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
这样等于在“写”的帮助下,知行合一就能转变为一个具体的做法。
我们的心法是“知行合一”,我们的做法是“写做合一”。
这里,笔者想强调一点,这块的“写”和常规意义上的写作并不完全相同,只要你能把最近思考整理成文字,这个过程就是合格的“写”。有了写,就是在思考,不需要出书,不需要10万+的文章,不用给最近增加这种无形的压力。
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写来思考。只要开始写,就能收获知行合一带来的益处。
说到这里,想必读者诸君当中肯定很多人会有点怕,因为打小对写作就犯怵。如果要摆脱这个心结,我们可以用王老师提倡的卡片思考法进行化整为零式闪电思考:
不需要写一本书,不需要写2000字长文,每次只需书写一张简单精炼的卡片。一张卡片上写三百已经算很长了,几十字也可以,精练的话哪怕只有一句也足够。
这就像你像吃蒜蓉西兰花,你会把西兰花切成很多小块,然后再下锅炒,这样容易熟,西兰花也容易入味,同时翻炒起来也简单很多。如果没有切菜这个动作,一整个西兰花在炒勺中翻滚的场面想想都觉得比较夸张。
知识大咖古典老师也很提倡卡片写作法,他在王老师的思路基础上做了进一步革新,将卡片内容分成四个部分,比如说:
原文:
谚语:银行家是这样的人--当天气晴朗时候,硬把雨伞借给你;阴天下雨的时候,又凶巴巴地要将伞收回去。
概念转述:
银行只在你资质情况良好情况下才愿意给你提供资金支持,而你一旦资质变差,银行毫不犹豫收回资源。
个人体验:
之前,银行经常主动打电话要给我各种项目资金支持和大笔提额度;在行业地震后,笔者遭遇上了经济危机,银行就雪上加霜地收回了很多资源,让人崩溃。
行动指引:
避免不良负债隐患,消费适度,投资要在可控范围内。
这样类似的改进式卡片书写法,笔者也觉得特别好,推荐给笔者诸君。
其实,很多人说自己没有毅力写作,但是把他们一年内发的朋友圈和微博的文字累积在一起,数量往往是惊人的。
所以这种卡片式写作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可以做到长期持续地写下去的。当然,王老师在书中还无私分享了其个人的知行合一的成长体系,有兴趣的朋友去阅读学习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