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悉刘润老师的人肯定很熟悉这句话。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很残酷的事实。
最近群里不少之前一起上线下课的同学都在交作业。
小米IPO, 雷军总写了一篇充满情怀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然后大家纷纷都对照着做作业,写自己为什么而奋斗。
看到同学们的文章,感觉很汗颜也很惭愧,大家都写得很好,目标清晰,条理清楚。都是一群逻辑能力特别强,现实生活中也特别牛的人。
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特别优秀的人,让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其实很弱小。
有时候,看到这些比自己优秀百倍的人却比自己更勤奋,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寸光阴,把工作、生活都经营得多彩纷呈,真的是既羡慕又焦虑。

羡慕他们既能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依然神采奕奕;羡慕他们工作之余,能全世界旅行;羡慕他们能把多重角色诠释得那么好。
焦虑自己为何离想象的自己还差那么远;焦虑为什么自己做不到更勤奋;焦虑什么时候自己才能真正得实现自由。
我经常问自己,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说来也很奇怪,以前,这些都很模糊,也经常想,却得不出个明确的结果。现在想着想着,逐渐有些具体的东西。
我想活到老,学到老,想做一个终生学习者;
我想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自由;
我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值得信赖的人。
我经常跟朋友提到一个人生的模型,这是在一位老师那学到的。

大致是这样的:
人生的走势大体上有四种。
一种是不断下降的。出生很好,有一手天生的好牌,却不会打,结果越来越差。这个线是不断往下走的。
一种是波澜不惊,小范围波动,基本保持水平。这样的人生,平淡无奇,年轻时,就能看到年老时的模样,一眼望穿。
一种是一波三折的,上下起伏都特别大的。高峰时,能位极人臣,取得十分惊人的成就,低谷时,也会非常糟糕。似乎,历史上,很多名人的一生就是充满波折的。
还有一种是增长缓慢,却一直都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虽然很迟缓,但从长期看,是稳定增长的。虽然,增长到尽头,那成就或许也不如第三种的波峰,但,这条线很美。
这个人生模型几乎改变了我。

我想过第四种的人生。
增长虽缓,却从不停止。
我虽渺小,却也想回答一下,我为什么而奋斗。
为了能够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自由而奋斗;
为了能够优于昨天的自己而奋斗;
为了能够让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一生安康而奋斗。
即便我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即便可能终其一生的奋斗,也不如人家的一个出生。
可只要还在顿悟,就能有所成长;只要还在奋斗,就有无限的可能;只要还在往前,就离想要的更近一步。
不同的人,想要的东西不同,赛道也就不同。
即便是相同的赛道,人生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漫长的马拉松,决定能跑多远的,从来就不是起步时的那几步,而是最终的坚持。
愿我和与我一样,会焦虑的朋友们,能在焦虑中成长,未来,一路繁花似锦。
往期文章:
生活与工作,与其平衡,不如融合
分享之趣,妙不可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