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位文友销声匿迹,几个月没有更文,感觉失联一样。以前文友经常更文,分享生活,即使没有私聊也能感觉到文友的存在。朋友圈的朋友也一样,如果从不发圈,从不点赞和评论,平时也没私信,感觉就没这朋友一样。
自从公开写作之后,我就一直在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无论是思想还是生活琐事,都用文字记录下来,包括游记,玩得乐此不疲。
在自己还没有公开写作之前,去旅游的时候有些导游会跟我们说,有喜欢写作的人可以写一写游记。当时的我听了不以为然,走过了就走过了,有什么好写的?
后来自己开始公开写作,需要很多素材,同时也喜欢记录生活,所以我把我的旅行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当然,我认为这是一种分享,就像自己要去旅游的时候,我要提前攻略,肯定要找相关的平台。
如果没有这些平台的分享,如果没有人分享,我又如何能够攻略?我喜欢看别人写的游记,感受他们在旅行中的各种趣事。感谢那些分享的人,因为有了他们的分享,我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些旅途。
前段时间在某见公号看到一篇文章:大概内容就是他儿子考上了研究生,他低调不发声,不再发朋友圈。曾经,他儿子高考上了清华大学,发了朋友圈,发了家族群。朋友圈冷冷清清不说,就连家族群都鸦雀无声,他随即发了一个红包,红包一抢而空,还是没人发言。他以为自己的手机有问题,拿孩子妈的手机看家族群的情况,结果是一样的。
孩子考了个好成绩,本想分享一下喜悦心情,可是没人能共情,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当事人在炫耀。其实,是看信息的人在羡慕嫉妒恨。所以,当孩子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后,那位父亲不再分享。
有人说要减少生活中的分享欲,是的,生活中特别是你周边的人,这些人为什么不能接受你的分享?新闻媒体在报道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你会看得津津乐道,拍手称好。偏偏你身边的孩子优秀了,你受不了。
分享关系到两种人的心态:一是分享人的心态,如果分享的人有炫耀的成分让人看起来会不舒服;如果看信息的人带着嫉妒的心态,那你也会觉得别人是在炫耀;分享和被分享的人心态都很重要,这就是微妙的分享关系。
生活中的我们无处不在分享,分享美食,分享自己的好心情。有时候很想找一个人分享你的某种喜悦心情,被分享的对象对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这个对象就是你对头,那么你的分享就成了炫耀,让被分享的人无限嫉妒。
如果你的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么你的分享就是有价值的;如果说你看别人的分享是为了让自己了解更多,那么你就觉得别人的分享正好是你的需要,你就会心怀感激。
如果对方就是你嫉妒的对象,你不想看到对方生活的比你好,那么别人的分享在你眼中就成了炫耀,这一切都取决于心态。
如果说生活中没有分享,那么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生活在一种封闭的状态里?一般来说,分享出来的生活都是美好的,充满正能量的美好。但很多好友看了之后会觉得你的分享就是你的炫耀,而分享的人也觉得好像自己的生活公之于众,赤裸裸的在站在别人面前。
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分享给他人,传递快乐和正能量。分享也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学到新知识,促进自我提升。
分享生活点滴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方式,能够加深与家人、朋友之间的联系,传递爱与关怀。通过分享,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增强信任和亲密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