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发小结婚了。这个消息,我竟然是通过其他的朋友才知道的。想着好久没有跟发小聊天了,于是便私信她,聊聊最近生活的日常。我飞快地在输入框里打了一串字,后来觉得不妥,便一一删掉。只留下四个字:新婚快乐。那边也不咸不淡地回道:谢谢! 放下手机,心里突然有点难过:曾经一起长大甚至无话不谈的朋友如今却变得如此陌生?距离太远,有时候产生的不再是美,而是隔阂和疏远。很多朋友可能只是当时因为共同的环境、共同的爱好而在一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在变换不同的人生场景:上学、上班、带娃……和曾经的很多朋友都只能通过手机来联系。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慢慢也找不到共同话题。从最初的无话不谈,到最后连点赞都觉得是打扰,社交软件清楚地记录着我们友情变淡的过程。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会有人不停地进出,不是他退出你的生活,就是你选择不再联系他。 除了距离之外,三观的变化,也会让人的关系变得疏远。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前几天兼职加班赚了钱,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跟朋友分享。结果对方听了后回复说:就为了点加班费,也不至于熬夜工作到这么晚吧。她听后很难过:努力工作的成就感,在朋友的眼里,只是为了加班费……当两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不同时,三观就会成为彼此友谊间的一道墙。 知乎上有个很热门的话题:为什么你和好朋友渐行渐远了?底下的很多回答,都举了自身的案例。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一点,有时候,你以为是别人刁难了自己,其实往往是你的成长跟不上别人的脚步。你们早已不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我记得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这样的:交朋友,要不要“门当户对”?在过去“门当户对”大多指的是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相当。而在今天这种网络发达,人际交往成本低的时代,我们口中的“门户”,可能指的就是三观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吧。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结交的朋友,可能看上去是自然而然成为朋友的。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交友标准。那些和我们合不来从而被我们“淘汰”掉的人,其实就是被我们心中的“门户”拒之门外。友情跟爱情相差无几,精神层面的“门当户对”,实在太不可或缺。高质量的友谊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每个人交朋友,一开始交往的动机,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但是相处到最后你就会发现,一段长久感情的维系,必定来自你我精神上的互相匹配。奇葩说讨论到后面的时候,辩手姜思达说了一句话,让我深受感触:如果我真的很珍惜你,想和你做朋友,一直做下去。那么我希望在明天,更好的我的身边是一个更好的你。因为好的友谊,不是彼此停留,而是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电影《千与千寻》中,关于友情有一段话很著名的话: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从起点驶向坟墓的列车。有的人和你坐几站,就会提前下车了,而你要做的就是和他们挥手告别。若是遇到一起坐到了终点的人,那就是莫大的幸运。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你一定要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