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们多么聪明、多么勤奋,
而是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的道理。”
01
—
前两天的一篇文章里,我无意中提到了对做菜的一些看法:
在我的认知里,做菜的技法就没有这么具体和精细,特别是火候的掌控全靠自己“悟性”。
有位朋友在评论区里专门评论:烧菜过程中加佐料调味也要适量。
就好像,烧菜加盐,只要不是太咸,还可以根据口味进行调整,但如果是新手,对这个“适量”没有感知,一旦失手,加盐的量超出了范围,菜就算是做废了。
其实我们都在讲同一个概念:火候要掌控好“分寸”,调味也要把控好“分寸”,一旦未及或超过那个“度”,做出来的菜可能就不怎么好吃了。
“分寸”这一概念不仅存在于中餐,西餐中也同样存在--煎牛排就有“几分熟”之说。
比如,我喜欢五分熟,五分熟的牛排口感更嫩滑;
你喜欢七分熟,七分熟的牛排虽然口感略硬,但生熟适度;
而他更喜欢全熟,全熟的牛排吃起来安心,也更有嚼劲。
02
—
我最近的一些工作经历,其实也在告诉我类似的道理:
真正有智慧的是那些掌握分寸的人,而非仅追求绝对正确的人。
比如,我在公司推广“问题解决套路”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人。
有些人思路比较开放,愿意接受新东西。
但也有一些人会直接拒绝我,甚至还会对我冷言冷语。
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我不能说服这些人,是因为我的套路和工具还不够落地,需要我继续改进,直到让他们可以接受。
但实际上,这些人持有自己特有的立场,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我永远都不可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
所以,后来我学乖了,对于那种一开始就对我存在偏见,认为我会影响他利益的人,我尽量“敬而远之”:
我会用我的专业来服务你,我也会尽量站在你的角度来跟你沟通。
但我也要掌握好分寸,再好的建议也要适可而止,如果我发现你还持有固有的偏见,那合作就该到此结束。
03
—
平时,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口头禅:“我性子直,有什么就会说什么,请别介意。”
然后,就毫无顾忌地当着别人的面指手划脚起来...
但“性子直”与“不懂得分寸”完全是两码事,不懂得分寸的人更容易让别人感到难堪。
而且,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无所谓,但内心早就把你骂了一万遍。
所以,有时候,性子直也要气和,得理也要饶人,就事论事,恰如其分地提出建议,该收就得收。
也不知道你平时会不会有这样的习惯:就是特别会在意别人的感受,无法拒绝别人。
但满足了对方,却牺牲了自己。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用“讨好”的姿态去帮助别人,别人也并不会觉得你有多好,
时间长了还会觉得理所应当,万一哪天你当面拒绝了,你还真变成了一个不通人情的”坏人“。
所以,有时候,做人也得有个“分寸”,人生的很多麻烦,都是来自于答应得太快,拒绝得太慢。
04
—
最后,总结一下:
做菜时,火候和调味都要掌控好“分寸”。工作中,再好的建议也要适可而止。
同样,做人也得有个“分寸”,有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们多么聪明、多么勤奋,而是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的道理。
一个人表现得理性其实也不难,难的是在足够理性后,仍然为自己的生活植入感性,让自己达到平衡的状态。
所以,我提倡的“不卑不亢”的价值观,除了我以前总结的,要秉持“平等的关系”外。
更是想明白自己应该如何恰如其分地做事,并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