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七岁上一年级的时候,是在农村我们老师的家里,没有上下课的铃声,没有大大的黑板,冬天在一间屋子里点着炉子,夏天就搬到一棵棵柳树的阴凉里,课间休息,有时还会帮老师浇浇小菜地……
有一天,老师一脸着急的看着我们问:“我厨房里的鸡蛋不知道怎么碎了一地,你们看到是谁干的了吗?”同学们之间互相看看,一脸茫然,我的脑袋里出现了一个画面,就告诉老师说:“我觉得那个孩子像隔壁家的,好像是他打碎了鸡蛋……”说完,我还觉得自己给了老师一个线索,我多厉害!
下午,我们照常上学,忽然有位妈妈哭着就推门走进教室,这群孩子和老师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她,只听她又伤心又无奈的说:“老师,回家我把孩子打了一顿,他说他真的没来过您家……孩子哭了,老师,您再调查调查吧!或许真的不是俺孩子打碎了鸡蛋…是谁说看到我家孩子了?真的是他吗?”
七岁的我听到这些顿时傻眼了,感觉自己将并不确定的话,说了出去竟然对别人造成了这样的伤害,我觉得是自己捅娄子了,非常害怕,默不作声……
这件事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今天却如此清晰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我再一次重复了旧的模式“将不确定的话说了出去”为了证明自己“我知道”,再次造成了其他人之间的误会,让信任破灭。我突然闪回到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天……为了证明“我不傻”“我都知道”,我不认同自己的“单纯无知”,在那个时候看起来“什么都不知道”更像是一个笑话。
“傻不拉几的啥也不懂”“别人掉的心眼儿都比你多”“把你卖了你还得帮人家数钱”……长大后有时不想在大咖面前说话,生怕暴露了自己的不懂,不想在特别专业的人物面前表达,生怕是自己班门弄斧,不接纳,讨厌自己的“纯(蠢)真”,往往问题来到面前必须要回答时,不允许自己说“不知道”,即使含糊,不确定,也要说出来,证明我有所了解。
当我回过头来去做确定时,发现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我的“好像”“不确定”“我对数字的不敏感”带着这种感觉说出了我自以为是的“事实”,让对方听到之后,以无比肯定的态度质问了她的朋友,我发现,我重复了七岁那年……
我感谢今天的发生,让我看到我自己,感谢今天的发生,让我更加严谨,感谢今天的发生,让我懂得为自己负责,感谢今天的发生,无论何时,在我不确定的时候能说出这句:“我不知道!”,不再证明。
童年里未被疗愈的创伤,会用一辈子的时间一次又一次的来提醒成年后的我们。
学习是为了――有觉知的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