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我,同时别"管"我-《无条件养育》

爱我,同时别"管"我-《无条件养育》

作者: 韩青霖 | 来源:发表于2020-01-11 23:58 被阅读0次

这是我在泽宇读书会读完的第1本书,整体的总结就像标题的这句话一样。

无条件养育不是一种放纵,也不是一种管制的方式,只是无条件的爱,充满了尊重的爱,我们因为有比孩子更强的生存能力,所以在生活上我们是在养育孩子,但孩子有比我们更单纯清晰的世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在孩子面前做权威。

今天我也看了贾晨飞老师关于二语习得的讲解视频,我觉得这些都是相通的。大人想教给孩子的是概念,而孩子能内化的是直觉,是直观的表现。

BBC拍过这样一个关于孩子的纪录片,让6岁以下不同大小的孩子共同观看一个情景剧:一个方块在努力地往山坡上爬,圆总是阻拦他,并把他推到山坡下,而三角形却努力的帮助他,直到和他一起登上山顶。

看完情景剧,让所有的孩子选择一个喜欢的形状,参与实验的孩子全部都选择了三角形。这让我联想到,也许教孩子“善良”、“帮助”、“朋友”这些词汇会很空洞,但在具体的场景下,孩子自己就能领会到这些词的意义,而且我们是天然向往美好的。至于为什么后来会失去这些内在动机,一定是有一定的外在动机的侵蚀。

比如有的孩子很喜欢看一些电视节目,但当学校发现了这些电视节目的意义,把这些规定成孩子们必须完成的作业时,很多孩子便失去了对这些节目的热情。

所以责任制也许只是划分给那些不想承担责任的人的,对事情有真正热爱的人是会主动承担责任的。在孩子没有建立起兴趣之前,所有的管制必然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有秩序的爱与“控制”是有差别的,合理的秩序应该像游戏规则一样,以灵活的方式,不附带不必要的约束,在必须的时候给予孩子,并且尽可能让孩子参与其中。我们只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我们为孩子提供指导,设定界限,也就是我们需要“掌管”帮助孩子获得“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这样做的结果给孩子的感觉与使用强制或强加意愿完全不同。前者让孩子对自己负责,后者给了孩子逃避责任的理由:是你让我这样做的呀。

我们的目标是授权,不是归顺;我们的方法是尊重,不是强迫。

因此我们不是去找“过度管制”和“放任自流”的中间点,而是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思想:你对孩子以爱为名的做法,孩子不一定能理解你真正的苦心。

打骂孩子的确可以让孩子吸取教训,但一部分孩子会理解为:你可以用伤害的方式来对待比你弱小的人。

甚至有一些不是体罚的惩罚,比如剥夺爱与关心,羞辱,孤立,也会让有一些孩子领悟到:制造痛苦是运用力量的合理手段。

惩罚:如果你X我就Y,这本质上是一种威胁,让孩子出于对Y的害怕才选择X。

如果你X我就不Z,这也是一种爱的撤回,会让孩子们认为我们本来可以帮助他,但却没有。在孩子对自己愧疚失望的同时,也会对父母的袖手旁观感到难过。

也许无条件养育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于:我们最忙碌、最愤怒、最挫败的时候,也要极力克制使用惩罚手段的冲动。

不要把孩子的幸福放在自己的幸福之上,也不要让孩子的自我认同建立在别人的认同之上,如果你希望孩子怎么样,先把自己活成那样。没有人愿意当坏家长,也没有人愿意当坏孩子。

无条件接纳自己这是前提,也许下一本书我就要看跟这个相关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我,同时别"管"我-《无条件养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fi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