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起因
﹀
﹀
﹀
最近在阅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起因是前段时间看完了《围城》,实在对钱钟书的文字喜欢得不得了。我们有个读书小组,每个月两本书,原本我本次的读书计划是《小团圆》,看了两三章后实在难以下咽,转而其他朋友又读过《我们仨》,因此赶紧加入了电子书清单。
某一年回家,爸爸跟我聊天,大概意思是说如果婚姻的话,真希望我能够有钱钟书和杨绛的那种日子,找到一个人,不仅相互照顾,还可以一起学习,一家人在一起其暖融融。当时我非常惊讶,爸爸几乎从来不会问我感情方面的事情,基本就是跟我聊工作,出于青春期的一些事情,在外我也几乎不跟他打过电话,每次都是跟妈妈通话。
这几天情绪又反反复复地,几乎关于一切现象都变得心声凉意。秋天的风、秋天的温度、秋天的景,都是异常的让自己想独自一人呆着。早上看到了圆圆去世的章节,眼泪就扑簌簌地留下了。每一个关于圆圆的句子都会想哭:我觉得我的心上被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
一个和睦、有底蕴的原生家庭,才能造就懂事、机灵、善良、孝顺的圆圆啊。
杨绛先生对于与钱钟书、钱瑗的记忆,文字是轻描淡写的叙述,平实的话语,像在跟读者回忆他们过去暖暖的家庭生活,可是我太有代入感了,从圆圆去世后看往后的文字,字里行间皆心伤。
“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钱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2
关于联想
﹀
﹀
﹀
记得网上有个文章,大意是讲,为什么应该很伤心的时候,并没有大声哭出来,是不是自己真的太无情。有个网友回答说:爷爷过世的时候,周围人都在歇斯底里地哭泣,只有我看着他们痛哭,自己默然地看着这一切,爷爷很疼爱我,我也很喜欢他,但是那一刻,我是真的哭不出来,很多亲戚都觉得我不孝。后来某一天的黄昏,突然看到家门口的街边小吃摊,就想起了小时候爷爷带着我一起吃,给我买爸妈不给买的“垃圾食品”,让我骑马背,一起手牵手回家。突然那一刻,就蹲在路边放声大哭,真正地意识到,爷爷是离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他,再也不能被他牵着手回家,再也不能大声喊他爷爷了。
看到这的时候我特别有共鸣。大学的一个寒假回家,跟妈妈聊天,她突然说,你看看我脑袋上面的缝长好没有。我一惊,问怎么回事,才知道前段时间,家里有冰冻天气,妈妈跟老姐妹出去,车子经过某个下坡路的时候,突然侧翻,整车的人就她一个人受伤最严重,头顶破了一道口子,用她的话说:我想用手指去捂住止血,没想到缝太大,手指已经能放进去。后续家里人联系上,送医院急救,万幸没有大事,可整件事我完全不知道。即使此刻,看到她已经健康、安然无恙,也就觉得安心。到了去年,姐姐突然电话给我,妈妈要做手术,子宫里面长了很大的肿瘤,头天电话,第二天上午便进了手术室,拍给我取出来的肿瘤照片。中午躲在休息区的我,眼泪就一大颗一大颗地流下来,那时候想,如果她出意外了,我要怎么办。接着买了第二天的票,赶紧回家了。
我自认是个感情比较淡薄的人,甚至可以说我花心,并且是个坏人。期初喜欢的时候是热烈而且毫不掩饰地表达,但总是持续不了多久,可以将100分的热烈降为0分的冷淡。跟他在一起的日子,教会我的东西,不仅工作也有人生。他也是个冷淡的人,但对我说:因为你,我开始想象未来,是跟你一起的未来,原本会觉得我的人生大概就终止了。最终还是因为我的原因分开,分别的前几日,每次见面都是我大哭收场,想来也真的不知道那时候的眼泪为什么这么多,几乎积攒了很久的眼泪在那段时间全部补上。真正决定要分开的那一刻,又突然变得坚强起来,冷静又冷淡地表达了自己,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我坚持要删掉彼此的联系方式,他坚决地拒绝了,也就这样成为我唯一还有联系方式的前任。刚分开的那几周,我知道每天早上他会到家楼下等我,看着我正常出去上班。几乎两年时间没有见过彼此,虽然空间距离只有十分钟的车程。偶尔还是会在微信上聊天,彼此说一下近况。他说我永远长不大,说我永远都不能好好爱人,说我是他见过最善良的姑娘,说我是他最爱的人。可我以为他最爱的,是他曾经过世的未婚妻。
3
关于死亡
﹀
﹀
﹀
我没有见过死去的人,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和外公,爷爷奶奶在爸爸很小的时候过世了,外公在我出生前几年过世的。外婆的声音很亮,我的脸型像她,也是圆圆的。小时候她会给我买一袋薄荷糖,然后带着我去戏园子听戏,她听戏我满地玩耍,有时候还给我买甘蔗,好让我坐在小凳子上老老实实啃甘蔗不乱跑。爸爸住院的日子里,妈妈去医院陪护,一两个月不会回家,外婆便每天早上从家过来照顾我们,晚上又自己回家,周末的时候邻居或者哥哥姐姐们在家,持续了一年多,一直到爸爸出院回家。再后来她生病了,不能自理,有个周末我跟姐姐提着水果去看她,映入眼帘的是她被舅妈扶着坐在马桶上,手上都是血,想到来之前妈妈跟我说外婆现在不能说话,还开始拉血。我就那样看着她,也说不出一句话,姐姐放下水果,想跟外婆说话,可是她好像都不认识我们了。再后来,一天放学后,爸爸跟我说,我要去外婆家了,外婆过世了,妈妈已经先过去了,你们在家好好呆着,我要过去照顾你们的妈妈,她嗓子今天已经哭哑了。这是我后悔的事情之一了,为什么没有去送她一程,甚至她管我的时候,我还会生气为什么外婆有时候这么喜欢唠叨。工作后的第一年的一个晚上,突然梦见了外婆,梦见她从家门口的那条路,慢慢地来了家里,下午又目送着她的背影回家。我把梦境告诉妈妈,妈妈问我,外婆长得好不好?长得好的话那她在下面应该不缺钱,我说很好,还是跟生前一样,脸上肉肉的,还是那么喜欢唠叨。
在几年前,我就在想,我第一个看到的去世的人,将会是谁。想到这些都会觉得恐惧,如果是陌生人,我也许会表示同情,如果是至亲至爱,我会不会无法承受,光是偶尔去想想,心里都觉得难过,牵扯着内心的痛。如果是自己,那么我也看不到自己的死去,那些爱着我的人又将如何面对。
一个姐姐得了风湿性干燥综合症,刚发病的时候,去了各个医院反复检测,查不出病因,各种担心,真的确诊了,知道终生只能靠药物维持,便又安心。是的,起码知道是什么,也能够吃药活着。然后又在家人团聚的日子,一起讨论可能还会有的家族遗传病症,例如脑溢血,,风湿性干燥综合症,还有某种精神疾病,来自于爸爸,过世的小叔叔也有这种病症。我们笑着说,万一我们又有人得了什么病,通过表面症状就可以自己确诊不用去医院了。
后记
或许事情摊开后,便变得无所畏惧,或许也可以去勇敢地面对。甚至我并不会觉得我将来会很幸福,因为也做过很多错误的事情、错误的选择。我也会在正确与错误之间摇摆不定,明知结果的情况下选择错误的那一条路。
写公司新闻的时候,经常会写到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可是在心底,只觉得这是一个适合一个人深夜在家窝沙发或者阳台吹风看风景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