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够了》第三遍阅读结束,第一遍是喜马拉雅听书,第二遍是藏书馆看的电子书,第三遍是自己买的纸书,总体来说还是看纸书的收获大,且纸书是最新版,和第一版有很多区别,通过四年多的实践与反馈,更多案例和经历的迭代,让拆书帮更加鲜活,更加系统。
《这样读书就够了》主要介绍一种成人学习的方法,解决成人学习过程中的没时间,看不懂,记不住三大难题;通过两种方式:拆书帮现场学习和个人便笺拆书法促进成人学习。个人学习方面便笺拆书法的实用性很强,主要步骤是阅读原文(R),阐述引导,也叫用自己的语言重述(I),联系自己的经验,经历,知识与身边的事例,是体验与反思的部分(A1),加工成自己的行动指南(A2)分为目标及行动。
拆书便笺法应当做一种技能进行刻意练习,不仅仅阅读的时候可以使用,在听歌,看电影,看电视的时候,只要是能使我们触动,引起我们反思,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指导我们以后的行动,都是一种很好的拆书练习。
今天又听了一遍李宗盛的《匆匆》,难得悠闲的看着歌词听歌,里面有一句:明白不管是什么,多了只变得麻木。这一句很有感慨,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很难写出这样的歌词,同时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十年前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个月拿着一千多块钱的工资都很高兴,每个月都努力工作然后期待发工资的日子,可以高兴的消费,可以兴奋的储蓄,仿佛可以通过今天的努力看到明天的希望,日子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每个月的薪水就是人生的意义,工作就是自己的全部,工作努力工作就能创造美好的明天。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薪水也一直在增长,2千,3千,5千,8千,一万,随着市场形势的跌宕起伏,销售业绩也峰谷交替,工资同样起伏不定,总体比刚开始工作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早已没了当时的兴奋感觉,面对发工资的日子平静得可怕,面对每天的工作也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没有那么多的激情与热血了,真的变得麻木了,无论是金钱还是经验,超过了自己最低需求之后,就会自然的变得麻木,然后就开始转变自己的关注点与兴趣了。在13-14年的时候,坚持了很长时间的平板支撑,记得有两年的时间吧!每天都坚持做,最长做了13分钟,坚持了700多天,后来平板支撑已经不能起到锻炼意志力的作用了,只是一种习惯,同时可能因为动作不标准,对身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有点肋软骨炎,就用跑步代替了平板支撑的习惯,到现在也断断续续的跑了1000多公里,也挑战过半马成功,但这也只是锻炼身体的一种习惯,有时候感觉只是为了坚持而坚持,至于最初的目标或想法经过不停的优化与迭代已经面目全非了。无论是平板支撑也好,跑步也罢,或许以后还会加上健身,瑜伽,太极都好,这些都是工具,目的是保持身体健康。
拆解到现在好像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目的:明白不管是什么,多了只变得麻木。通过联系自身,有时候这句话是对的,有时候又不那么对,好像也不能指导以后的行动,对以后有什么有益的作用呢?好像没有有益的作用,那也许就只能算是一个不怎么有用的信息,而不能成为知识。甚至可以反证,很多时候,很多东西,多了不但不会变得麻木,反而更能指导今后的生活,对未来更加重要:比如健康,比如阅读,比如思考,只要目的明确,方向正确,越多对未来越有利。
目标与行动指南就隐约浮现了:目标——完成18年年初的计划,向终极目标财务自由不断靠拢。
行动——1.每天5点前起床(保证11点前睡觉);
2.跑步700公里,一周跑步最少5次,每次30分钟,4公里左右,一周20公里,一个月80公里,9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年度计划,有充足的弹性时间,保证计划的可执行性;3.阅读纸书24本;计划已完成,低估了自己对阅读的喜爱,按目前的进度可以优化为阅读纸书50本,通过葱鲔火锅笔记法,拆书便笺法和写作输出来检验阅读的效果,将阅读学习的知识转化成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的技能,通过阅读输入也能不断的提供更多的技能供拆解练习;4.每天阅读纸书最少30页。30页是最低的保证量,一天可以抽出两个时间段进行阅读,每次阅读30分钟,基本能保证有效阅读50页左右,坚持阅读,一周一本300页左右的书较为轻松,一个月阅读4本,一年50本也是一个可以执行的计划。5.写作日更,用输出来倒逼阅读输入,用输出检验输入的效果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可以锻炼写作技能,写作可以通过写作转盘,结构化思维,拆书便笺,读书笔记等方面进行练习和提升,有了方法,有了目标,剩下的就只需每天都练习即可。
拆书便笺法也可以通过结构化思维方式进行不断的迭代与优化,达到最终拆解出适合自己的能力的目的。在A1阶段联系自身的实际,可以采用结构化思维中的创建故事,讨论与打磨故事,选择最重要的案例支撑自己的核心建议,在证明或推翻假设之后迭代优化核心建议,直到拆解出适合自己的能力。
写作的作用就是理清知识点,为相关知识搭建构架,串联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晶体,指导工作和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