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小朋友上课,我其实有一点内疚。
一个高一的小朋友其实应该为了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惊叹不已沾沾自喜,我却把一个更大的世界摆在她面前。
我听她对我说:“姐姐,我好想赶快离开这个地方,转学去其他地方。”
那一刻我脊背发凉。
我于是只能各种说服她高中如何如何重要,韬光养晦如何如何等等。
最后她被我说服了,因为我讲“你不懂得如何做一个住校生,爸妈也不可能陪你去另一个地方租房陪读,所以还是在现在的高中好好呆着吧。”
我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1
作为一个北方小城,我的家乡实在是没有什么住校的习俗。只有一两个高中给外地学生提供住宿,更别提什么幼儿园和小学的住校了。
虽然北方父母也忙,有各种兴起的小饭桌托儿班之类的,但是并没有什么正经的住宿学校。
所以作为一个正常的北方孩子,大多数都要在家里住到高考结束。大学的住宿生活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过集体生活。
从我对我身边这种朋友的观察,他们大概在上大学后的住宿生活中陷入两种情况。
情况一:我每天刷朋友圈,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人抱怨室友听音乐不带耳机,讲令人厌烦又大声的方言,没有礼貌,不会体谅人,不注意个人卫生... ...等等等等,言语间偶尔充斥着地域歧视和怨妇语气。
情况二:运气好遇到了看似兴趣相投的室友,每天一起吃饭一起逃课一起看剧一起吃零食一起美甲... ...等等等等
这两种都不是什么健康的宿舍生活。
作为一个从来没住宿过的人,如何在群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这是从来没有学习过的技能。
2
对,学习过的技能。
当我听一个朋友说她从幼儿园开始住校我感到无比震惊。
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从很小的时候就住校的朋友。
他们在什么也不懂的时候就习惯了集体的生活,老师教他们又简单直接又礼貌的集体生活方式。
让他们好像天生就会独立。
我自己是上完了初中开始住校的,前两年的生活简直就是个谜。
我先是与三个室友分别明里暗里产生矛盾。
然后于其中一个冷战了剩下的日子,于其中一个貌合神离,与剩下的一个变成了最好的朋友。
怎么那么神奇呢?
当我曾经觉得为什么全世界都跟我不对付的时候,我明白我自己肯定有问题。
我们不会理房间,如果打理不好生活,跟室友关系不好也不会被骂,但同时也没人教。
我们想的都是自己,对自己过分保护,又错误保护。
我们在争吵和和好中才学会怎么正常的与人相处,用自己的眼泪换来人生的经验,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我获得的人生经验就是,不要跟某个人每天呆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上学上一样的课一起看电影...
距离真的可以产生美。
因为当你情感过于依赖某人,当她偶尔跟别人吃个饭,你都会辗转反侧,吃醋不能自己。
最后失去自我。
而且我发现,好习惯是不好互相传染的,懒惰和坏习惯可以。
我们很容易被带着看剧玩游戏暴饮暴食,却很难被别人的看书跑步学习减肥影响。
更别提,有些勾心斗角,矛盾冲突,小团体什么的。
哎,都得学。
如果没有从小住过校,大概需要一点时间来学会如何住校,所以我跟小朋友说,你要是高二高三突然出去,可能得到的是不尽的麻烦并不是自由。
她被我说服了。
我跟小朋友讲一些大学啊什么的本来是想激励她好好学习对于高考有个野心。
但没想到让她对现在的生活产生了不满。
我是不是有点过了?
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