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素心浅读Vol.61 | 《人生的智慧》:所谓智慧就是理清“幸福

素心浅读Vol.61 | 《人生的智慧》:所谓智慧就是理清“幸福

作者: 素心浅阳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22:35 被阅读0次

01

作者阿尔图·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到晚年的著作《附录和补遗》发表后,他才成名。 叔本华把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看作是自己的精神导师,他在自己的书中经常引用这三个人的论述和观点。

叔本华还有一个名气比他更大的学生,那就是尼采。他的思想还影响了后世很多文学和艺术大师。比如,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英国的托马斯哈代;法国的莫泊桑、左拉;以及德国音乐大师瓦格纳。这些人的作品里,都有叔本华思想的影子。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用来理解幸福和痛苦本质的“人生的参考书”,这本《人生的智慧》,就是《附录和补遗》中的一部分。

此书解释了“幸福”与“痛苦”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智慧”获得人生幸福的方法。

02

1. 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不要妄想实现什么绝对的幸福,而要懂得放弃不适当的欲望,尽量减少烦恼。

2. 人生追求的首要目的不是财富,而是智慧地处理财富。

3. 享受孤独、自得其乐是获得幸福和安乐的源泉。

书中,最有趣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获得幸福的途径是放弃欲望;穷人和富人对待财富的智慧,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一个人独处的快乐,要远远高于和别人聚会的快乐 。

03

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阿图尔•叔本华,他是19 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很多人可能从来没听说过叔本华,不过有一个和他同时代的哲学家,你一定听说过。那就是黑格尔。其实,叔本华和黑格尔曾经在同一所大学里教书,但叔本华非常看不上黑格尔的哲学,说黑格尔只会用华而不实的言语说“车轱辘话”,骂他是哲学老师里的“江湖骗子”。 那有没有让叔本华崇拜的人呢?有!叔本华把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看作是自己的精神导师。他在自己的书中经常引用这三个人的论述和观点。叔本华还有一个名气比他更大的学生,那就是尼采。

尼采一直认为自己是叔本华最忠实的“学生”。他把叔本华书里的每个字,都比作“清新的空气”,叔本华的思想精髓,还被另外一个牛人所继承,那就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有关“本我”的观点,完全来自叔本华的思想体系。

叔本华比较另类的三个观点:首先,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减少痛苦,放弃欲望才能获得幸福;第二,人生追逐的不应该是财富,而是智慧;第三,享受孤独,自得其乐,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04 

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减少痛苦。

他认为智慧人生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一个最底层的概念搞清楚。那就是,理性的人生,不应该追求快乐和幸福,而应该尽量避免痛苦。这句话包含的真理是: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只有痛苦是真实的。

我来给你举个例子,假如我们全身上下没啥大毛病,算是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但是上礼拜跑步,崴了脚。现在,脚一沾地,就疼的不得了。连还耽误重要的工作,或者约会。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伤痛,让我们心里感觉很不舒服,这就算是真实的小的痛苦。平时的不崴脚不能说自己是幸福的,但崴了脚,就是真实的痛苦。所以,叔本华认为,就那种没啥痛苦、没啥烦心的事儿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幸福。

他书里说,不要把目光盯在寻找和享受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面,而要尽量当心,躲避生活中数不尽的祸害。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基础。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要欲望存在,人就一定是痛苦的。

叔本华说,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欲望深度成正比。生存欲望越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抛弃欲望,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追求。 当然,真的啥也不想,啥也不追求,那是不可能的。

05

叔本华还教给了我们,面对现实、具体的生活,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关于“怎么想”,其实有几个态度需要端正,包括,人对自己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端正了这些态度,我们的欲求会变得合理,痛苦也就会减少很多。

第一个需要调整的态度,就是人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应该大概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需要扮演什么角色,以及自己和这个世界是什么关系。首先,人要认清自己生命总体发如果展的大概脉络,还有自己的计划。

比方说,如果你只是一个参与修建一座大楼的工人,如果在拧每个螺丝、砌每块砖的时候,都知道这个螺丝、这块砖是在哪个钢梁上,哪个墙里。这个钢梁或者墙,在哪一层的哪个房间里。这一个房间,在大楼的什么位置,发挥什么功能。这样呢,就会做到手中有具体的工作,心中有大楼的全貌。这样的做事用心的工人,被提拔重用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个看待自己的方法,就是活在当下。叔本华建议我们忘掉过去、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让这三者达到平衡,不至于互相干扰。所以,对于那些不确定是不是会发生,或者不确定什么时候发生的祸患,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作永远不会发生。不这么做,你就是在提前兑换人生的痛苦,把未来的烦恼,拿到今天来消费。他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现在,有意识地享受每一个可以忍受的、没有烦恼和痛苦的当下。

不过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从这本书里跳出来,用现实的眼光补充一下叔本华的观点。人们现在想着过去的失败,可能是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未来的筹划,其实也可以防范可能的灾祸。哲学思想,本身就是主观意识的东西,所以对于叔本华的建议,我们既要有所取,也要有所舍。

06

说完了怎样看待自己。第二个态度,就是怎样看待他人。在这世界上生存,我们永远需要和别人合作或者打交道。叔本华建议我们,和人相处,要掌握两个能力:一个是“预见能力”,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另一个是“宽恕能力”,它能避免我们受到人群中是是非非的困扰。

就是那句中国的俗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以承认这个事实为前提,要在人群中生存,我们就必须容许别人有他们自己的个性。我们既不应该期待别人改变个性、也不谴责别人的个性与我的不一样。这就是“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关于调整态度,我们就说到这里,下面小结一下:人生追求幸福的方法,就是减少痛苦。而减少痛苦的方法,就是不让自己活在过去的痛苦里,也不让自己受到未来焦虑的困扰,充分地享受当下的安宁。与他人相处呢,需要接纳别人的个性,宽容别人的缺点。寻找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共同利益,友好地合作。 以上,是《人生的智慧》这本书里,我们讲的第一个观点。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减少痛苦。

07

说说人生追逐的,不应该是财富,而应该是智慧。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人只要获得了财富,有了钱,就可以买到几乎所有的东西,而物质的满足和享受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虽然,我们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很多人终日的奔忙,最起码的目的,就是追求“财富的自由”。这是再现实不过的事情了。

他说,在追求财富的问题上,我们要有一个理智的限度。财富欲望能不能得到满足,不是由财富的绝对数量决定的,而是由相对数量决定的;所谓“相对数量”,我的理解,就是适可而止的数量,只要理智的你觉得够用了就好。因为不理智的人,追求财富,永远没有止境。财富就像咸咸的海水:人喝海水越多,就会越感到口渴。

叔本华说,人是有欲望的物种,满足欲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追求财富,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地位,也就是名誉。有了财富、地位、名誉,才可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欲望无止境,对财富的追求也就无止境,而承担巨大的财富,却不会理智利用财富的人,往往就会被财富所坑害。

08

在《人生的智慧》这本书里,叔本华比较简单粗暴地把人划分成了穷人和富人,说了说怎么从穷人和富人的角度来看待财富。

先来说说,穷人该怎样智慧地对待财富。人热爱财富金钱,是很自然的事情,恰当地追求财富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叔本华鄙视那些赚了钱就追求享乐,毫不顾忌将来的人。他建议人们应该把现有的财富,看作抵御未来发生不测事件的城墙。也就是,过日子要留出足够的“过河钱”,花钱大手大脚,入不敷出,总有遇到重大挫折、无法应对的情况。缺钱的痛苦,比钱多的痛苦,是更加真切的。所以,叔本华强烈建议,人们要有存款。他说,如果可能的话,人至少要把赚来的钱的八分之一存起来,应对未来的需要。

那富人该怎样看待财富呢?叔本华的观点是这样的。那些财富水平已经达到衣食无忧的人,比如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以及那些生来就享有巨额财富的人,如果他们有“高级精神禀赋”,那么,财富和禀赋,就是老天爷对他们的双重馈赠。

所谓“高级精神禀赋”,说的是一种智慧,就是,知道怎样利用财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能创造出对于全社会都有意义的更大财富。比如,利用他自己可支配的资源,支持和推动人类在某个领域的进步。再比如,从事慈善活动,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地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再看相反一面。如果拥有足够的财富,却不懂得让财富对社会发挥效能。那么,这种人也不会感觉幸福。因为摆脱了贫穷,财富只会把他引向人生的另一个痛苦极端——无聊。如果说,贫穷的困境能让人有事可做的话。那么,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很快就会把人引向奢侈挥霍。正所谓——“穷得只剩下钱了”。

09 

说完了看待财富的智慧,我们来讲讲享受孤独,自得其乐,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我们通常认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只有与他人协作,才会获得资源。人也只有与他人分享快乐,快乐的价值才会被放大。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可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叔本华对快乐的体验,却有另一番截然不同的观点。为了让自己快乐,很多人喜欢聚会、吃饭、结伴旅游。但他觉得,人只要到了社交场合,就会不自觉地拒绝大部分自我,而取悦他人,这是无法体验快乐的。

叔本华所说的“自我”,是一个理性的概念。与弗洛伊德有关“本我”的概念来自叔本华。所谓“本我”,就是充满各种欲望的自己。 回到刚才的话题。叔本华说,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所以呢,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一个社交聚会的人越多,那聚会的本质就会变得越平庸。 叔本华这样解释,实际是有他实实在在的生活观察的。

叔本华认为,人只有在独处,也就是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不热爱独处的人,也就是不热爱自由的人。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个性、才气、好恶能够无拘无束地抒发,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这种体验才是真正的快乐。放弃无意义社交聚会以换回独处,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叔本华说,完全、真正、彻底地感觉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是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宝贝。

年轻人学习人生智慧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反过来说,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多,他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就越少。

10

以上三个观点讲完之后,你一定觉得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用现在的价值观来衡量,又悲观、又消极。的确,很多人批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是消极和落后的,认为他的痛苦人生观和我们想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是完全相反的。而赞成叔本华的人认为,他的思想不是不着边际的空想,而是针对现实的。

从积极的角度试着理解一下,和你分享。

首先,智慧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避免痛苦。我理解它的现实意义就是说,人生旅途上,不要犯错误,尤其是一些原则上的严重错误。如果没有学习的智慧,犯了不必要的低级错误,那就属于自己给自己添烦恼了。就像乒乓球比赛,很多时候,保证自己不犯错误,等待对手失误,也是赢得比赛的关键法宝。

第二,对于如何智慧地处理财富问题,可以引用美国历史学家、《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杜兰特的解释。杜兰特说,为聚财而活的人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除非我们知道如何将财富化为快乐,这是一种需要教养和智慧的艺术。感官的追求,不会给人带来长久的满足,所以一个人必须像懂得生财之道那样,懂得人生的目的

最后,所谓享受孤独、自得其乐,来获得高级快乐体验,不是说,让我们脱离社会交往,一个人关起门呆着。而是,要我们通过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和间接地学习,让自己的头脑更加丰富。

人要不断地自我赋能。在自我的能量级别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你会自觉不自觉地挑选社交圈子,能吸引你的,只有那些可以带来营养和资源的社会交往。

相关文章

  • 素心浅读Vol.61 | 《人生的智慧》:所谓智慧就是理清“幸福

    01 作者阿尔图·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到晚年的著作《附录和补遗》发表后,他才成名。...

  • 【智慧觉悟人生】

    【智慧觉悟人生】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 所谓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

  • Day99【微写作】《人生智慧》叔本华告诉你,如何幸福过一生?

    什么是智慧呢?叔本华说:所谓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度过一生的艺术。 心理师林紫说,缺乏智慧的生命,即使拥有再...

  • 【生活的智慧】

    【生活的智慧】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所谓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

  • 每一天都要快乐

    人生没有不幸福,只有智慧够不够,智慧够了,人生就幸福。温饱无忧就是幸事,无病无灾就是福泽。 “莫...

  • 叔本华哲学读本《人生的智慧》

    1 什么是智慧呢? 用叔本华的话来说,所谓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度过一生的艺术。 ‘聪明’让人盆盈钵满、而“...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的经典哲学书,人生的智慧,多读哲学书能够让我们内心更强大,过的更坦然,幸福,升华我们的思想。 本...

  •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人生的智慧是什么呢? “人生的智慧”指的是这样一门艺术,那就是如何尽可能幸福、愉快的度过一生。在哲学上称为“幸福论...

  • 浅读《提问的智慧》

    简单的说,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当我们遇到了令自己困惑的问题,我们当然是希望尽快得到解决的办法,如果能从中学到...

  • 《人生的智慧》 第六周

    《人生的智慧》 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叔本华 我们来到地球时所见到的愚蠢和邪恶,在我们离开之际仍然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素心浅读Vol.61 | 《人生的智慧》:所谓智慧就是理清“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nn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