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同学的工作室开业,考察了以后,决定给她送一些绿植。今天就专门去花卉市场采购。一起去的还有A和B,她俩的品质和鉴赏力都是值得信任的,有时候一起逛街就开玩笑让她俩做我们的形象设计师。
她俩不负众望,很迅速就选了三盆花 ,配了别致的花盆,根据同学家装修风格来选择,很满意。
我也干点私活,给老妈买了一盆花,选了一盆比较少见的紫花,有点像野花,密密麻麻的花骨朵,能开好久呢。
B抬手指着架子上的一盆,说不如加一点钱买那个。
装在一个白瓷瓶里的紫色的花,花朵要大一些,看上去富丽堂皇的。内心立刻产生一种不敢去奢望的感觉。很像买衣服的时候看到特别向往的衣服,但是觉得诸多不适合,最后选了平凡普通的。
是内在的不配得感、自卑感在作祟。
我说那个花骨朵少,B说好看几天也算,想换再来买。
走到近前,细看,相较之下,看着真让人兴奋,好像看到心仪的衣服一样。问一下价格,不过多20元而已。换成这一盆。
从花盆里取出来,开心很多,这俩人又建议我配一个花盆,我说不用啊,家里那么多花盆,当然都是最普通的样子,我还是节约环保吧。
但是经不住她俩反复劝说,让老板娘配了两个花盆放进去比较一下,果然,人靠衣装,花靠盆儿,确实不一样了,品质有提升。一个盆不过几十块钱而已,听她们的安排整一套。拿到后边儿让男老板去收拾,自己有一点小感慨。对自己的不配得的心疼,和对多花一点小心思,多花一点钱,就带来完全不同享受的赞叹。
因为这盆花好像人也有品质起来,想象着把这个给一生节俭的老妈带回去,她又会经历怎样的内心跌宕起伏。
童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也没有什么问题,当时有当时的不得已。但是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情形了,为什么很多行为习惯还是一成不变?这就叫做僵化。
有冲动把家里的东西都换成自己喜欢的,而不是经济换算的,需要断舍离的勇气,不遵守环保,放弃一些东西。所谓推陈出新,不破不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