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纪的增长,周围的同龄人逐渐走入家庭,有整日诗情画意你侬我侬的小主妇,也有柴米油盐愁容满面的小怨妇。
“我养你”成为了恋爱时候的豪言壮志,婚姻里的长久契约。我问过很多家庭主妇,为什么心甘情愿的留在家里,大致有几类回答,“他说过要养我一辈子的”“工作太辛苦了,女人会老得很快”“生孩子和养孩子都得是女人做,男人应该去挣钱”“留在家里对孩子和对老公都是更明智的一种选择,”。
每种选择都是平等而最佳的,只是,留在家里的女人,你不止有老公和孩子,你更应该有自己的追求,例如爱和梦想。
中国的女人被压迫的太久,直至今天,在婚姻的开始,仍站在不平等的一头,只是不平等的不明显了。你们共同组成新的家庭,却需要男方提供一切重要生活物资,房子、车子甚至银行卡。这样的开始,只会有两个原因,要么是爱情的荷尔蒙一时的兴起,要么是社会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结局也无非就是两个,“你变了,你说过会balabala的”,或者“你根本不爱我,也不负责任”。婚姻破裂后,你什么都没有了。
从一开始本就该知道的事情,却没有人告诉你。当你住着他的房子,开着他的车子,花着他的钱,那么照顾他的父母而不是共同尊重你的父母就是分内之事,以他的情绪而不是以你为中心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生孩子养孩子并且不该喊累就没有政治错误。
失学女童的比例远远大于男童,就业歧视一直存在,生个孩子都能被逼跳楼的事情也屡见报端,女人的权利维护自然是任重道远。然而作为女人,更重要的不是维护女权,而是认清楚自己在恋爱和婚姻里应该付出什么和追求什么。
莎士比亚说过,完整而独立的人格是美好爱情的基础,或者我们可以说,完整而独立的你,才是美好婚姻的开始。当然,鼓吹女性工作去顶半边天就是维护女性了吗?显然更不是。资本主义始于社会化大分工,各司其职才出现效率倍增的流水线,家庭的分工似乎从子宫的分割开始就有些许注定,毕竟,女人要经过漫长的哺乳和喂养期。然而,人类在从工业社会进入农业社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时候,更多的上层的需求便出现了。我们不需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寻找食物和躲避野兽,相反,我们有了大把的时候聊天、泡吧、打游戏,哪怕是在孕期和哺乳期。
我们开始更加需要认同感、归属感和价值实现。家庭里的经济当然没法AA制,只是在万物资本的今天,即使给家庭的付出似乎都变得可以衡量。一个月嫂,一个保姆,一所学校。我们可以衡量,男人也可以衡量。女人,你应该去追求什么?
就像大多数的人只是平庸,大多数的花并不知名,大多数女人结婚,只是因为到了结婚的年纪,再不结婚就没有时间生孩子了。。爱总是稀有的。
在女人可以独立生存下去的时候,并不需要男人,除非为了繁殖后代。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说明,女人的确比男人更适合承担社会要职,但是大多数女人还是更愿意留在家里,照顾丈夫和孩子。
人渴望追求到毛线球的末尾,想要知道更多的为什么。为什么活,为什么挣扎。
独立,不只是经济的自给自足,而是当你有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却愿意暂时放下这份价值回归家庭,这样你在家的每一天都不只是值一个保姆的价钱,而是你自己的机会价值。
独立,更是对自我认知和追求的独立,当你明确的知道想要的,要的起的,便不再有更多的执念和妄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