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孩子们还没有完全脱离“母体”,自主能力不强。他们天真又可爱,调皮又捣乱。每节课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即使这样,我们也应该多多呵护他们的童心。少生气,多体恤。用真心、耐心换真情。
班上一个经常喜欢拿别的小朋友东西的学生——悦。60多个学生,几乎有一半的东西:橡皮、铅笔、笔记贴……被她拿走。孩子们很生气,天天告状,我督促她还,她总是点头,但没有一次兑现。
我前面走,学生后面跟,让我给他们讨回一个“公道”。我能怎么办呢?要知道老师们是最怕这种“官司”的,明明说是她拿的,她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一会儿承认,一会儿否认,简直无药可治。于是我让一个学生做好记载,让她先确认一下,然后再一次让学生们拍着“良心”,说是否冤枉她。
等一切落实好,我让她家长来学校一趟。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她家长讲了一遍。我还担心家长不认可,会冲撞我,没想到她家长竟然知道她的特点,也经常打她,但就是改不了。
这就好办了,我把纸条给她家长看,说好第二天照单子(两张小日记本纸写满了)买来还给大家。
第二天,不是我的早读,等我上课的时候, 她早就发完了。问题是没买够 ,还有十几个学生给我反应,没还他们。
这能怎么办呢?我让她第二天再买。我以为她家长知道这个事,会把剩下的买来,结果等了一天,没动静,又等了一天,还是没动静。我问她,才明白,她奶奶说,不买了。
一边是丢东西的学生,一边是不愿还的学生。双方差一点剑拔弩张,我该怎样化解呢?
都是我的学生,都有一颗需要呵护的童心。我把课堂变成了“法庭”。
她,拿东西不对,但她为什么拿那么多东西,你们竟然当时都不阻止,反而等事情无法收拾,你们再群起而攻之,做得就对吗?
她已经还了很多东西,现在还让家长买,家长还会再买吗?再说了,你们写得东西难道没有“水分”?有没有“人云亦云”的做法存在?
孩子们面面相觑,我接着说:“她家长的态度是,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就让她辍学。这一次已经还了,而且也狠狠打了她,剩下的不再管了。我们是她的同学,难道你们忍心让她辍学吗?”
学生们一句话也不说。
我继续说:“还的便利贴一本很多,可以和其他学生(没还的)分享一点;橡皮切成一半;铅笔隔天轮流用。这样每个学生都收回了自己的东西。从今天开始,一定要看好自己的东西,更不要买有特点(吸引人)的东西。她就是看别人的好玩,好看,就喜欢拿过来玩。其实她也没拿回去,家长说每天也看了她书包,没发现东西。”
一节语文课,又变成了思政课。她的童心要呵护,同学们的童心也要呵护,最后,大家按照我说的方法,进行了分配。我让她对大家说了一声,对不起。
纠缠很久的麻烦事,今天通过“审理”,彻底翻篇,以后大家互相监督,各司其职,管好自己的东西,她也要自律,否则就请家长带回去再教育。毕竟这个习惯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