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的作文能力,我一直在深深的惭愧和隐隐的不甘这两种心理中挣扎。
第一次为自己的作文能力深感惭愧应该是读研的时候。
有一天,比我大四岁的导师把我那满是她修改校正笔迹的论文交还给我时,温和地说:“你其实应该是最不怕写文章的才对(因为我本科学的是中文专业)。”我当时惭愧得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那拙劣的写作能力让我深感疲惫和吃力。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码字”:那绝对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垒,常常是枯坐半日,脑子里空空如也,一个字也没憋出来;或者是明明很清楚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却不知怎么能表达得清楚恰当,无数的排列组合,最后出来的是一段蹩脚的文字。
感谢上帝,研究生我读的不是文学,而是接近科学的语言学,而我选择的研究方向又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不要求文采和思想,只需把想要说的说清楚、说明白就行了。而且论文被大篇幅的实验数据及对每个数据的解释所占据,否则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这近4万字的论文。好在导师比较满意。不过,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怎么把这4万字一个一个憋出来的。这痛苦的经历让我根本不做毕业后读博的打算。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政府部门做办公室文秘。
当时他们正缺一个能写的人。我是研究生毕业又是中文出身,他们认为我当然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领导们对我寄以厚望,同事们对我热心帮助。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对不起他们。
那时写的东西都是跟政治挂钩,而且我发现公文有一套特定的语言系统,那个话语系统对我来说非常陌生,我这个中文出身没有文采只有些文艺的人本能地反感那种行文方式,认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假大空”。同事也不否认这点。但是大家实实在在的工作就是要靠这种假大空的文章表现出来,让上面的领导认可,这样工作才不白干啊!而且,我还没有正式调入,写这些公文正是展示才能迎接考验的大好时机!!
道理我都懂,热心的同事大哥真心实意地把自己的心得教给我。但是,但是,我的脑子不开动啊,面对空白的文稿,大脑真的就像生了锈,说什么也转不起来。熬夜,失眠,一个又一个备受煎熬的白天和夜晚,真的让我苦不堪言。
在我写了不知多少篇很不令人满意的公文之后,我忽然得到了另一个工作机会,于是不管新的工作是否比现在的待遇稳定,不顾领导同事的爱心挽留和耐心劝阻,我依然决然选择了离开。只有我心里知道那是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吃不了文字这碗饭,如果一直干下去我会生病的——不是精神就是肉体。
我最喜欢的一个关于作文的说法就是:写文章好比生孩子,肚子里有才生的出,肚子里没有使多大劲也是白费力气!我常常觉得这个说法特别适合我的情况,我几乎认定自己就是个不会写不能写,没有写作天赋和才能的人,面对现实就行了。
但是,有的时候,我也会有那样的一闪念:说不定我也能写的呢!小学中学的时候不是很会写作文吗?
小学时代是我的写作黄金期,那时我随便写的作文都会成为老师向全班朗读的范文,我作文写得好,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初中,锋芒稍减,但班级里作文最好的那一个还是我;高中时即沦为作文比较好那一类人了;到了大学时代就泯然众人了:那时正赶上大学校园的文学热,我们中文系组织了文学社,自办了刊物,看着周围的才子才女们一篇篇或热血沸腾或忧郁沉思洋洋洒洒文采飞扬的诗文出炉,我这个昔日的文学少女顿生江郎才尽之感,我只有看的份,只有羡慕的份,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旁观者!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不是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如此说来我也算是个爱书之人,从小到大读的书也真是不少了,可为什么还是不会写?难道是我天赋实在太低,多亏了爱读书,否则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是因为大学以后写的少了,或者不写了,所以才不会写了吧?巴金不是说“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吗?可是每当我努力要写点什么的时候,总是感觉下笔艰难,文字做作生涩,面目可憎。挫败感让我写的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接受了“我不会写”的现实。
这就是我的写作历程:挫败、失落、惭愧、不甘、自卑,各种难以对外人道的感受在心里封存,一直到日前一朋友说她参加了一个写作训练营,看到她一篇篇佳作出炉,我忽然又萌生了希望……
这就是我为什么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