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有趣的是,明明那么怕死,但由于遥远和不确定,我们又可以暂时忽略、选择性回避、仿佛这样就可以假装死亡并不存在。在死亡有明确截止日期之前,恐惧?不存在的。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死亡。
那么,你极有可能错过了最完美的驱动力。看过《遗愿清单》的朋友或许会有体会,死亡明确的截止日期所赋予的强大驱动力是如何让卡特和爱德华活出自我,宛如新生。
要不试试看?不如跟心理学家一起来场思想实验。
死亡不可避免,如何直面恐惧,如何保持优雅,以及,截止日期之前,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比如:死亡反面的象征性永生,不是声名,不是财富,或许是,传承?我们可以留下什么?什么可以证明我们来过?
当然,心理学家给不了答案,只有死人才能真正理解死亡,而活着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思考。思考死亡最大的价值,也并非为死亡做准备。
思考死亡,不是为了怎么死,而是,怎么活。
给寻麓书馆的3月推荐书。
原本没打算写,3月并没有读到很有印象的书。但陈琪说,大家要写自我介绍啊,要提交照片啊。
这个点只能说非常nice,正中7寸,就很不要脸的和大家一起被诱惑了,一个新的签名档诞生,然后,还用了我很喜欢的本月照片。
所以,每月有这么一次更新签名档以及提交本月最喜欢的照片,就可以成功诱惑到我认真读书以及认真写推荐语吧。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也是非常清奇。
回到本书。我并不认同本书中的部分观点,理想主义把人想的过于简单,而一身bug的人类,谁心里没有些自己的小九九。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对性的反掌控,就高枕无忧了吗?不是的。在死亡来临之前,驱动我们的多着呢,比如,一个新的签名档。
不过,思考是有价值的,再一次的重复思考也有价值。在这个阴霾的没有阳光的傍晚为了推荐语反复修改琢磨,也只有愚蠢的人类愿意这么干了。但思考依然有价值。
思考死亡,并不是为了怎么死,而是,怎么活。
——偶尔爆发,常常跳帧,总是掉线的间歇性野生阅读新手村玩家
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欧文 亚隆 《直视骄阳》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他说:“我在,死亡就不存在;死亡来临时,我就不在”,因而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这种逻辑思辨和理智思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近代的存在主义哲学。
黎明时分,野兔是快乐的,
因为它无从知晓猎人正在苏醒;
树叶无法预知秋天的来临,
它亦是幸运的;
令人窒息的痛苦不断蔓延,
涨满无数城池,继而包围了沙漠;
然而,人类该怎么做?
谁又能凭靠记忆调整口哨的曲调?
当死亡夺路而至,如海鸥般哀号时,
谁又能知道它的音阶?
除了让自己保持未知,人类终将何如?
——W.H.Aude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