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并不需要关注那么多的信息,越关注越焦虑,越焦虑越想得到更多。给自己做减法没那么难。
01
夜里失眠,翻来覆去也睡不着,于是又打开手机,漫无目的地浏览,从微信、微博、QQ,再到知乎、小红书,越划越觉得无趣。
不仅没有困意,反而更加烦躁,所有的信息字符都像是张牙舞爪的恶魔,在挑衅本就不平的内心。想着也睡不着,就把这些社交平台做了清理。
从微信开始,删掉一些莫名奇妙的人,然后是那些公众号。这时要一个一个的删,返回首页,再进入公众号,才发现删除有多烦。
有些时别认请求帮忙关注的,从来不看,却也没有取关;有些是在学习或是找工作时关注的,也没有怎么打开看;还有些整天围绕热点写些千篇一律的文章,一味热血鸡汤的公号;自己不打开看的。
这么一挑选下来,几乎也就不剩什么了,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简直很少,而一直看那些文章,很容易让自己习惯于接受各种信息,没有自己的思考。因为信息不是知识,也不是真理性的知识。除此之外,容易滋生焦虑情绪,觉得自己有好多都不懂,和别人一比,自己过得都是什么生活啊?大家都是人生赢家,而我只是个一无是处的人。简直不能再糟糕了。
就像学生时代,老师们们总会表扬谁谁成绩多好,家长们说谁谁是个优秀的孩子。以自以为的方式来激励我们上进,进入社会后仍是免不了被比较。于是,自己也认为不如人,不知该如何改变,越来越丧,日常焦虑。
02
为什么我们总想着要得到的更多?更多的信息,更多钱,更多的物品?因为我们在追求一种安全感。
在信息时代,好像自己不了解最近的新闻就是跟这个世界脱节了一样,不知道则没有办法与人交流,不能好好工作。有时工作完,觉得自己很累,想要放松,想要什么都不想,一打开手机看到的是“97美女作家月入10万”..."手把手教你写出10万+爆文""XX一觉醒来收入400万”
心情非但没有轻松,反而更揪心了。而许多网络营销贩卖的就是焦虑,越焦虑越能盈利,有点恶性循环的意思。这有Ps教程,先收藏,以后有机会学;这个的写作课也好,收藏;有免费书籍?先关注!收藏越来越多,依然焦虑,然后继续收藏关注。
多可能是多余,而我们在收集时很难反应过来自己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不顾自己得到了多少,又失去了什么,只管争夺世界。还要一种心理妄想不劳而获,以为别人提供的是便宜,其实自己也不过是别人收割的韭菜。不可避免,偶尔成了韭菜,但总不能一直等别人收割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3061/183258a8551aa1e0.jpg)
03
最近在看《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这本书。许久没有接触这种比较严肃的文字,看得很慢,给人很多启发。在看第一篇:再广大的悲伤,也比不上一个小人物具体的悲伤时,我想起了很多很久以前的事,甚至有一些我自己都以为忘记了的事,重新看待那些人,那些事,想着有机会是要写下来的。
短短20页,看了3个多小时,大多数时候是在思考,应该如何记叙。这一体验让我很吃惊,因为平时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看字简直可以一目十行,翻屏飞快,看了很多,脑子里却很空,连自己看了什么都不记得,更别说为什么要打开手机了。
以为自己看了很多,留下的却寥寥。其实,学习根本不用急,效率看得不是数量,而是质量。看一本书慢慢体悟言语的深意,看电影时尽情享受每一帧带来的美妙,观赏一幅画的美,这些都是美好的事,不用急匆匆的赶往下一场。把时间用来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不用再每天跟着别人一拥而上,要做到这些,首先就是要关闭你的耳朵,闭上眼睛,听听自己内心,想怎么做,不用别人来告诉。
整个社会都浮躁时,试着把自己抽离那个环境,你会发现他们所宣扬的那些也不是很重要。无需年薪百万,不用想着要找一个高富帅的男友,也不用节食减肥、化妆、学穿搭、学各种技能,你也很美,你也可以过得很好。
你可能会担忧,我什么都不会怎么办?你先问问自己,我是真的什么都不会吗?还是和别人相比,我就什么都不是了?有一个排队现象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一条常常的队伍中,当开了一个新窗口时,最先改变的是后部的人,因为可能会更快,最坚定的是前部的人,因为可能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了,而中部人最纠结,纠结纠结着,也不用纠结了。因为一个有人会去补上短的队伍,最后大家都能在窗口得到自己想要的。说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不用太过纠结自己不如人,会被淘汰,因为你们走在路上的不同阶段,总是能达到目的地。
04
做一颗能思考的芦苇,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以及警惕免费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