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阿拉微生活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作者: 不较劲的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18:47 被阅读0次

于良史,中唐诗人。诗风与“大历十才子”相近,以写景居多,同时寄寓思乡和隐逸之情。虽然今仅存诗七首,但都是令人叫好的佳作,这首《春山夜月》便是他的代表作。顾名思义,《春山夜月》写的就是于良史在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全诗清淡闲雅,极富神韵,又宛如一幅春山夜月图,美到令人心醉。

《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首联“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即春天的山中有着许多美好的事物,让我可以尽情的玩赏,为此我忘了归去,以致于夜幕降临。显然,这里的“多胜事”是因,“夜忘归”是果。因果背后所流露的,就是诗人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读到这两句诗,相信你也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春天的山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胜事”?可以让诗人“忘归”。

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紧扣首联,具体描述了“春山多胜事”。它的意思是说,双手捧起山泉,月亮便闪烁在手中,摆弄着花儿,馥郁之气也就溢满衣衫。从结构上来看,“掬水月”承的是“夜”,“弄花香”承的是“春”,笔笔紧扣,自然流畅。这山中的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便在诗人寥寥十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屈复《唐诗成法》:“二联俗中传诵已久,故录之”。可见颔联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称道。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除了前面结构上的自然流畅,这两句诗无疑还精于炼字,一个“掬”字,一个“弄”字,既写景又写人,并且还生动传神,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此外,“掬水”、“弄花”虽然仅仅是“多胜事”中的两种,但它却具有以少胜多的力量,因为它最符合诗人悠然自得的赏玩心境。

颈联“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即一旦游玩的兴致来了,就不会在乎路途是远还是近,但要离开的时候,却舍不得眼前的一花一草。显然,这两句诗写的就是首联中的“赏玩夜忘归”。这两句诗的诗意应该很好理解,毕竟我们平时看到喜欢的景色,也会有这种忘记时间,尽情游玩的时候。字里行间,诗人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跃然纸上。

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则紧承颈联的“欲去”一句,即诗人想要归去,却又因为“惜芳菲”而停留了下来,于是便翘首南望,听着风送来的悠扬钟声,只见一处楼台,掩映在青山深处。虽然这里诗人把目光从近处转到了远处,但所描绘的景色,依然是春山夜月下所特有的景色。某种程度来说,这里的钟声与楼台也是“多胜事”中的一种,可见这首诗结构的严谨。

综观于良史的这首诗,它所描绘的是一幅令人神往、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所流露的则是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雅趣。全诗描摹景物历历如绘,读后犹如身临其境。“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情景交融,富有神韵,无疑是一首令人叫好的赏月佳作。

相关文章

  • 杂花||水月

    “拥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

  • 掬水月在手

    最近偶读一句诗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说的是一种情致,是一种生活的格调,掬水方能月在手,弄花方得香满衣。 掬...

  • 有书为伴3

    有书为伴 文/莫雯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原来在雨中,飞鸟也是可以振翅辗转的。 可是它为什么又要不动声色? 连绵的雨季,昼夜不舍的夏雨,我躲在檐下卧听风吹雨...

  •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当你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时,月会盈于手心,光会洒于心间,花会香于性灵。命运在得与失中教会你简单...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在讲述叶先生与诗词的的记录片《掬水月在手》中引用了两次诗经的片段,结合叶先生的经历,让人突然就感受到了那种战乱年代...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掬起一捧清澈的溪水,月影洒在溪水上,便仿佛手中揽了一轮明月...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初月如钩,满月如盘。云聚云散,月升月降,月亮总是能引起诗人的无限遐想。诗人的心境不同,月亮的意象也不尽相同。...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174、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不幸的是,其中记住这一点的并不多。——黑格尔 175、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tn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