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英歌h
一大早,芬接到医院电话,说她妈妈不行了,赶紧拉回家吧。
N年来, 芬接过N个类似的电话,但她心里清楚,这次是真的不行。ICU医生答应过她,如果情况不好,就马上通知她,妈妈说过要从家里走。
等回到家,妈妈已经走了。
作为唯一的女儿,每当有人来祭拜,芬便抚棺放声痛哭,那是痛彻心扉的哭诉,满溢着悲伤和无奈,正如她发在朋友圈的一句话:
“我们竭尽全力,却还是无能为力……”
我把她拉到外面,轻声安慰。我想对她说,虽然已无能为力,但你们已竭尽全力,离开对逝者和生者都是一种解脱。还记得吗,整整三年了,三年前,芬的妈妈病危,不肯再去医院,亲属意见也产生分歧。当时是看似柔弱的芬力排众议,坚持把妈妈送去医院抢救,挽回了妈妈的生命。
此后三年,一次又一次病危通知下达,妈妈不是在医院,就是在被送去医院的路上,只要有一次放手……但芬就是不忍放,因此付出了难以计数的时间精力和心血,也承受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绝不放手,但命运终归难以抗衡,最终还是不得不放手。
芬的妈妈,我并不熟,甚至不记得她长什么样,但在芬的叙述中,我又对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终年79岁,39岁时开始生病,一生有半生与中药西药、与医院和医生打交道,周身的血液被一周两次的血透循环了多少遍,还真没人去统计过,身上的病多得数不清。如果说,有一种人生是泡在药里,浸满苦痛,芬的妈妈应该算是一例吧。
听到有人对芬的坚持表示质疑,认为这样的挽留毫无意义,病人活得累,生活毫无质量,家属活得更累。
我会毫不犹疑地反驳,谁说没有意义?怎么就没有意义了?妈在家在,家是人生唯一来处。女儿苦苦挽留妈妈生命,妈妈乐观坚强一次次挺过来,就以这三年为例,妈妈多陪了女儿三年,女儿可以随时叫声“妈妈”,可以陪妈妈说说话,给妈妈做点好吃的。彼此是彼此的牵挂,这难道不是活着的意义、坚持的价值么?
理智想来,孩子自从离开母体,人生的别离便已开始酝酿,孩子渐渐长大,母子心虽相连,母亲却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再也拉不回、唤不应,去了另一个世界,等待再次重逢。谁也无法改变生命之河的流向,竭尽全力,却终归还是无能为力。
但人生诀别之际,又有几人能真正看得开、放得下、释得了怀,从此,心缺一角,悲伤如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