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看心理学大咖曾奇峰先生的《幻想即现实》,其实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幻想即现实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精神病人。我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进修的日子里就与许多这样的病人深入接触过。但在我们正常人的生活中幻想会变成现实吗?答案是会也不会,但幻想是不能被觉察与言说的时候,它往往会变成现实。
给大家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一名朋友,他曾经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女方最后由于前男友的回归,而选择与他分开,在他伤心至极的时候,已经分手的女友又给了他一个“好消息”,告诉他,他的前男友也因为害怕而选择了放弃,所以重燃希望的他又和这位女朋友继续前缘。但在继续前缘的过程中,我这位朋友变得极其惊恐,整天担心这个女朋友会不会又和她的前男友复合,结果在几天连续的失眠后,他终于忍不住发微信向女朋友述说了自己的担心,结果女朋友说,既然你也信不过我,那我们彻底分开吧,由此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正式告终。
后来我们在聊起这段爱情的始末的时候,我告诉我这位朋友,你的幻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死党不明所以的问为什么?我说其实在你第一次与这个女孩分手时你就产生了一个幻想,这个幻想是:她始终是会离你而去的。朋友想了想说,是的,在整个分分合合的阶段候脑袋里都经常会出现了好多分手、离别的画面。

其实还有更深层面的根源我没有和这个朋友说,这些幻想是来源于他小时候和妈妈的分离,由于小时候他是在奶奶家长大,爸妈只有每周日才会过来看他,所以他记忆中总会有爸妈离开时他木木的站在门口的场景。
其实我们人类一出生就会遇到很多“灾难”(如出生时产道的挤压、出生后光与空气的刺激等等),在这些“灾难”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就会开始形成各种不好的幻想,之后我们更大一些了,要与妈妈真正离别了,我们会把某件物品幻想成妈妈,这个物品可能是个洋娃娃,可能是条毯子,也可能是个小板凳,当我们和这些物品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便感觉妈妈还在身边,我们便有力量去应对周围世界带给我们的恐惧。再大一些的时候,我们总会幻想要和异性的父母结婚,并“干掉”同性的父母等等。但随着我们心智的逐渐成熟,我们也逐步学会了区分幻想与现实,并把我们的幻想用意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我们可以画画、唱歌、舞蹈、写诗、在公司中与人竞争等等,通过这些象征的方法幻想没有变成现实,因为他被表达了,只有不被允许与不能表达的幻想才极容易变成现实。
例如我上文中说的朋友,他如果能在恐惧时向我表达这些幻想,而我又能安抚他的这份恐惧,他也许会和他刻骨铭心的女友终成眷属。对于孩子也是,如果我们作为父母,能够知道他们的幻想与幻想所带来的情绪,并安抚他们的情绪,幻想也不会变成现实。

其实区分并允许和表达出我们的幻想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例如,一位美丽的女性来访者来和咨询师做咨询,咨询师有可能会对她出现性幻想,如果这位咨询师不允许这份幻想,并极力压抑这部分幻想,也许在哪一天他真的可能会和这位美丽的来访者发生点什么,但这是心理咨询师职业操守绝对不允许的,所以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师必须练就允许并表达出我们的幻想,如把把我们的幻想讲给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听,或者用曼陀罗绘画把他们画出来,或者通过舞动表达出来等等。所以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能够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好的咨询师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

3月2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读曾奇峰这本《幻想即现实》,让大家也学会区分幻想与现实,从而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报名的可以扫码下面二维码加我微信,2019年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读10本心理学的书籍,让大家体验到心灵自由的同时改变我们现实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