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说,我是由于二胎的焦虑而捧起此书,但是我发现看完后并没有消除我的焦虑,反而更加焦虑了。
记得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感觉生活就是一种全新的开始,当时还没有意识要去看各种育儿书籍,只会关心每天他是否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啊,怎样可以更好地胎教啊,还有每天吃着自己不喜欢但是民间传言极好的食物。当孩子出生后,才开始慢慢意识到要去学习育儿,特别一岁半到两岁时,简直就是钻在各种各样的微课当中,不断分享自己的焦虑。
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做好自己就已经够了,再多的育儿书籍也只是一个补充。因为孩子看到的是无比真实的你,在不断地相处中去感受到你情绪你行为的点点滴滴,看着我们家的小公主渐渐长大,每天和她聊着不同的话题,甚至在家里偷吃零食后都能成为我们做手工的材料,发现生活真的无比美好,我们都非常享受一起的时光。
孩子会有哭闹吗?也是有的呀,就像我自己也会有情绪一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次这种时候我都告诉自己,情绪是一个信差哦,我们需要读读他给我们的信上究竟写的是什么,再去想想他说的究竟对不对呢。这也是我越来越喜欢萨提亚的书籍的原因,总能在里面寻找到力量。
而到现在怀上二胎之后,我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包袱。
书上有一句让我特别深刻的话:“事实上,没有所谓的“最理想的子女数量。”否认一个家庭有多少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家庭全体以及每个成员如何诠释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产生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我会觉得多一个孩子问题仿佛变得更复杂了呢?为什么多一个孩子我反而没有之前那么淡定了呢?
突然想起了圈妈那个蜡烛的实验,是的,我们的光还是会一样照到每个孩子的身上。我们给予他的爱并不会因为其他孩子的到来而有所减少,让自己认清并明白这一点,做好自己的角色中应该要做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了,孩子的理解是通过其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综合来体现的,那么我需要的是提供一个公正、有爱的外在环境,引导他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定。这个因素,和多少个孩子并没有关系。
本来想精读这本书,后来发现读的时候心理状态并不理想,最后只是粗略地翻了一遍。不过没关系,书中很多的情况也给予到自己一定的启示,等合适的时候也许还会再拿起书细细品读呢。
孩子并不是挑战,其实,父母自己才是最大的挑战,所以,育儿先育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