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旅行,大概是大一的时候吧,当时很流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本《背包十年》,撩拨了一颗颗骚动的心。之前也断断续续看过作者小鹏的一些博客,看了书之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背包十年》是小鹏出走的十年,同时也是小鹏坚持的十年,这十年的旅行留下了他在世界各地的足迹,这十年的旅行也默默激励着那些与他相识或者不相识的人,当然也激励了我,让我有种想趁着年轻、趁着大学中还有如此多闲暇时光出去走走、出去看看的冲动,想去开阔视野,想去丰富人生阅历。
《背包十年》与我的少年梦作为一个来自偏远地方的人,从小到大,对外界接触不多,自然对外面也不是很了解。不过因为自己很喜欢看书,知道外面有一个和我生活的地方很不一样的世界,那世界有奇山异水,那世界有高楼大厦,那世界有知识精英,那世界有世俗的一切繁华,那里也有人世间的一切丑恶。不管怎么样,我想去看看,抱着这样一种想看一看的心态,抱着对知识的渴望,抱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抱着对未知世界的期待,我刻苦学习,心无旁骛。大概我那时就知道,对于来自遥远、落后山村的我,读书可能是让我真正能够去接触我那个真实的未知世界的唯一机会,不然我想不到更好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我这么喜欢读书,对未知的东西这么着迷,儿时扎下了种子,现在在生根发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真实触摸的,总比书本上写的来的更为真实、更为贴切、更为有味道。书本上的,是别人咀嚼、筛选过的,写下的是美好,残缺和不如意基本被一笔带过,甚至被忽略,而真正的现实可能是我们实际更为关心、更为留意的,所以需要我们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多去亲身经历,多去体验不一样的风景。
《背包十年》与我的少年梦流行的热潮,幼小的梦,再加上“误信”了古人言,大概这些构成了我为什么开始喜欢旅行的基本要素吧!后来当然就是各种游,感受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也探寻过湿润多雨、风光旖旎的南国胜景。去过东部魔都外滩,瞻仰东方明珠和万国建筑,慨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也去过巴蜀之地,拜乐山大佛、逛春熙旧坊、尝闾巷小吃、观panda,体验“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去过人间天堂、“山水甲天下”的杭州和桂林,也去过“大风起兮云飞扬”、历史厚重的西安和帝都;去过美丽隽秀的凤凰和怪石嶙峋的张家界,也去过婀娜多情的丽江和风花雪月的大理,等等,不一而足。路上结识了很多人,受到过很多陌生人的帮助,也帮助过他人,智斗过不良商贩,也挨过坑。在这些愉快与不愉快的经历中,慢慢成长,慢慢成熟,这大概就是我期待的旅行的样子吧。然而好玩的地方太多,值得一去的地方也太多,去的多了,就显得麻木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换了一个形状,其他的好像大同小异,没什么太大区别。有意思的是人文,是那些山、那些水、那片土地背后的故事,是那些动人的传说,是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然而我却是不知道的,或者是知之甚少的。虽然导游有讲解,石碑有文字,民居可体验,美食可品尝,然而总感觉缺少什么,不得而知。
《背包十年》与我的少年梦旅行终究只是一种体验,体验不同的风光、不同的美食、不同的风土人情,而不是一种生活,一种能够让我们固定下来的方式。对于绝大多数的我们,不可能以此谋生,也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这只是生活中的一味调味剂,一种放松方式,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尝试新鲜事物的契机。在这里,我们可能既找不到我们生活的目标,也找不到我们存在的价值,就像我们逛知乎、逛豆瓣,刷微信、刷微博,接收的是零散的碎片,而不是系统的知识,只是猎奇,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虽然懂得很多,却带不来根本性的改变。人最终是要趋于安稳的,需要在衣食住行之中忙碌一生,需要笑看生老病死的循环,这大概就是后来为什么自己对旅行越来越不感冒的莫名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