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欧阳修先生的《送杨寘序》。
同样地,这是一篇序文,那究竟作者在文中都写了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段中,作者说自己曾经患过内心过度忧伤的疾病,尽管静养,可是也没能治愈。后来作者跟友人学了琴之后,不仅爱上了弹琴,并且病竟然好了。
这一段简写作者学琴的经历,接下来一段则详写自己对琴理的感悟,写得还挺精彩的!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这句话说的是琴声的不同,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不同的琴弦、不同的弹拨技巧和水平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同时,不一样的琴声会表达出人的多种复杂的情感。在文中,作者用比喻手法做了很形象的说明:
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除此之外,作者由琴声展开联想: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不得不说,作者真是一个优秀的评论家,能够由琴声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联想到了古代的贤人。
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是说琴声的作用,它可以给人排忧解难,可以感动人,可以让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可能你会比较奇怪,这不是给人作序吗?可都两段了,还不见交代,离题了?
非也!最后一段作者终于写到了友人杨寘,说他很好学很聪明,但是多次应考却没中,只能仰仗前人的功德才得以做一个小小的官员,可谓是不得志,心中郁闷。他当这个小官在南方,水土不服,又体弱多病,再加上不顺心的事情让心情变得糟糕,所以如果长久怀着忧郁的心态生活下去是不行的。因此,作者写下这篇序文,跟他说明弹琴对人的好处,并送给他一张琴,让他多学学。
所以,我们看完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意图了,前面两段只是铺垫,最后一段才交代送行友人,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友人的殷切关怀。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到最多的就是“音乐”和“人生”“生活”的关系。
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即琴声(音乐)可以治愈人之心、人之病。就像作者说的:“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我们也常说,音乐是一剂良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安慰和感动。
当我们听一些慷慨激昂的乐曲时,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整个人也精神了起来;当我们听一些旋律忧伤的歌曲时,我们仿佛也陷入了悲伤之中;当我们听一些旋律轻柔、节奏舒缓的轻音乐时,整个人放松了很多,心情也变好了许多。
所以,不管是对我们的生活还是对我们的人生,音乐是大有裨益的,而我们自己去弹拨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听它发出美妙的声音来,自己也会很开心。
在这个节奏飞快、光怪陆离的社会,很多人似乎都有像杨寘这样的糟糕心情,如果不能得到缓解,势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所以,除了音乐疗伤,还应该如何去做呢?值得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