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892660/ae707705e151ea4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92660/05a3264ed04ea9de.jpg)
根据标题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欧阳修先生写的一篇序文,是给一个叫释祕演的人写的,那么释祕演是谁呢?作者又为什么给他作序呢?
释祕演是北宋的一个和尚,也是一个诗人,更是作者的至交好友。作为一个诗人,他写了有三四百篇诗歌,可惜很多都没能存留下来。
既然是给释祕演的诗集作序,那我们还是先欣赏他的几首诗吧:
其诗一《洛阳春》——
雨霁园林宿霭微,暖风迟日薦芳菲。
池蒲露剑惊鱼跃,帘额翻波碍鸟飞。
好景正繁春未半,小桃初放蝶仍稀。
间中两两高阳辈,醉泥东君夜不归。
其诗二《游古观》——
参差宫殿倚青天,一别重来四十年。
老桧挂巢时有鹤,乱云藏洞久无仙。
春移草色抽新带,雨养苔痕压旧钱。
两两相逢皆不合,落花流水石炉烟。
其诗三《山中》——
结茅邻水石,澹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通过这几首诗,我们可以初步感知到,释祕演虽然是一个和尚,但更像是一个隐士,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让他流连忘返,诗句中无不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怡然自得的情志。不慕名利、不趋炎附势,人生得一二知己以高谈阔论,品茗茶,悟禅道,不亦乐乎!
好了,我们现在言归正传,回到文章来。这篇文章在《古文观止·卷九》中也有收录。
文章的第一段并没有直接写释祕演,而是交代自己喜欢结交天下的豪杰贤士,并采取实际行动寻访他们。在这一段中,作者认为在天下大治、政治清明的时候,有谋略有抱负的人很难有机会施展才华,故而往往隐居不出,所以要想找到还是得大费周章。
接着第二段承接上文,在自己不懈努力下,作者找到了后来成为好友的石曼卿。石曼卿这个人“廓然有大志”,但是生不逢时,没得重用,但他也没有因此去迎合讨好别人,而是选择与布衣野老之属饮酒交谈,尽情欢乐。于是作者很喜欢跟石曼卿在一起,想通过他来结交更多的隐居贤士。
文章到这里还是在铺垫,没有见释祕演的影子出现。
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在第三段,释祕演出场了。他与石曼卿是至交,同样地超脱世俗,同样地有清高气节。他隐居于寺庙中,喜欢吟诗作赋,性情洒脱。他游历过很多地方,想找寻志同道合的人,但是不曾遇到,最后困顿而归。时光流逝,后来石曼卿去世,释祕演也年老多病,作者也感叹到自己也将要衰老,一抹悲伤跃然纸上。
第三段简单介绍了释祕演的性格及生平,而接下来的一段才谈到他的诗歌。可是作者只是说释祕演“状貌雄杰,胸中浩然”,留下三四百首诗,对于他的诗歌只有“雅健”““可喜”这样简单的评价。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石曼卿去世后,释祕演茫然无措,后来听说东南有山水名胜,便想要到那里去游览。在他将要远行时,作者给他的诗集作序,目的是“道其盛时以悲其哀”。
读完这篇序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虽说是为好友的诗集作序,但是谈及诗歌的内容很少,更多的是突出表现释祕演的形象。所以,虽然我们无法从作者的描述中得知更多关于其诗的艺术成就,但却知道了其人如何,反之,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人如何逆推其诗如何,此种写法不可谓不高明。
此外,虽说作者表面上是单写好友石曼卿与释祕演的洒脱性格和不合于世但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来表现他们的时代境遇,但以小见大,跟二者一类的士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92660/267288b3dc45820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