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看到俞敏洪老师年初推荐的,果不其然大佬推荐的书真的让人受益匪浅,这本书是这几年我读过的书对我实质性帮助最大的一本书,这几年养育孩子,逐渐的丢失自己,思想没有与社会很好的链接,体重控制不了,精神状态也不太好,常常把自己局限在情绪的死胡同里无法自拔。看完这本书后,我开始运动、瘦身、学英语、坚持每日阅读,甚至我重新在简书写读书笔记也是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思想,我需要学习更多新知识来补充我已匮乏的知识体系。大脑的信息公路得不到新知识的补给,思想很快就会枯竭,人也会越来越与社会脱节。
这本书的开篇谈及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去学习。用炉火不添加柴火,人不吃饭,绿洲没有水,用这个浅显易懂的事例来引入人为何要读书,地球上所有的系统都自带自毁趋势,往熄灭或者圆寂的方向发展。我们如何去改变这个局面呢,就需要持续的输入能量,作为人类我们不仅需要持续输入能量,除了物质,还需要信息。不是有句话叫“三十岁后就死了”这句话的实质意思是人到一定的年纪不再接受新信息,不再接受新挑战,以为自己懂了,或者说其实不懂,主要放弃学习。就种状态好比炉子里的火焰一样,最后慢慢的熄灭,人如果这样就会持续走下坡路。
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就需要去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而这些都是需要持续的输入信息。对于成年人来说,持续输入信息,就是知识的更新。知识的获取,一般有两种途径,实践型和书本型。一个人有了基础知识后,如果你每天都面临的是全新的知识,确实不需要去读太多的书,譬如,商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一直在解决各种难题,他们在实践中持续思考学习,时间久了也是非常厉害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是获取信息最好途径。有人会质疑读书的重要性,如何你认为读书没有用,那是因为你读的书还不够多,读书是需要一个量的积累,就像写作一样,刚开始写毫无头绪,如果你坚持写了几个月,你会发现越写越流畅,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博学的人,他们都是花了很久时间去阅读,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进展,但某一天突然就有突破性的进展,别人的突破,在于他有量的积累,别人的文思泉涌,在于背后日复一日的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看书,可以先去看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相关纪录片,先把知识框架建立起来,再去读相关细节的书,这样相关的知识体系就能串联起来,你对你感兴趣的领域就有了独特的见解,很大可能会成为这个领域专业型人才,这就是日积月累的力量。
我一直都有看书,但是很快就遗忘了书中的内容,只记得某本书我看过,但让我去给一个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去细讲这本书,我又无从说起,这次重新写读书笔记,最大的感触是每天逼着自己去阅读,去写读书笔记,写的过程中,书中的内容又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感觉大脑越来越清晰化,思维也越来越清晰了,看问题也不会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点,已经能把自己从情绪的死胡同给拽出来,这大概就是坚持读书的意义吧。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知识带给我们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学习,是一个自我成就的过程。我们不断需要的去突破舒适圈,去主动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能更好的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怀揣悲悯之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