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做任何事情,先想着把它做到“够用”的程度,不要在乎它是否完美,不要在意它是否功能齐全。只要够用,它对你来说就是一个不错的作品。
你不必担心这个作品不会变好,因为只要你在不断成长,相应“够用”的水准就在不断提高。
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只要进步得足够快,自己的作品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首先,不是因为最终不是普通人了才想得不一样;
其次,恰恰是反过来,正因为从一开始就想得不一样,才后来变成不普通的……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在起点上,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是普通人。
5% 的人在思考;
10% 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
85% 的人,宁愿死也不肯思考……
没有执行的想法只不过是幻觉。
于是,到最后,即便是那少数的 5% 中的绝大多数,有的也只不过是幻觉而已。
因为如果你能写出大受欢迎的内容,一定是你“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出众”的结果。不要误以为“非虚构类”写作才需要这些能力,即便是编故事写剧本,也一样必须有这些能力。想要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 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有多大的用处呢?如何做到最有用?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对多少人有用呢?如何做到对更多人有用?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在多长的时段里对别人有用呢?我如何做才能让那个时段更长一些呢?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如何才能优雅地让人们恰当地回馈我呢?
他们希望自己上来就表现得足够完美,不允许在初期阶段有任何的瑕疵,为此他们愿意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永远没有办法实现“完美的梦想”
如果你希望更好地理解一个概念,最快捷的方式就是:
把这个概念教给别人
那这个时候“写作”就成为了实践这种想法的最佳途径。
第一,你不需要再依靠他人就可以独自完成“教别人”的流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不断反复打磨,而不必担心对方会不耐烦。
第二,文章发表之后,你也可以得到真实世界的反馈。相信我,只要你说得足够清楚,并且真的对大家有用,这个世界就会给你相应的反馈。
只要你不停地写下去,就会发现说清楚一件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困难,这个世界给你的反馈也会越来越多
李敖说过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
作家不能凭借灵感才写作。
实际上直到今天,我也依然保持每天写三四千字的习惯,为的就是让自己适应“没有灵感”时的写作状态。
这就好比是一个篮球运动员,不能仅凭借自己的手感去比赛。真正顶级的运动员,应该是在没有手感的情况下,也依然能保持高水准的竞技状态。
而这样的状态正是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才达到的。
写作的训练与此类似,它也需要你通过平时的练习“逼自己”产出。即便写得不好,也不必太在意,因为状态的起伏都是正常的。
只有当你真正习惯了写作的起起落落,你才能够适应没灵感的时候,依然能够写出及格的文章
我在生活中时常能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的时候,就会发现相关的书籍已经躺在书架上好久了,而我却好像从来没“见过”。
其实对于写作也是一个道理。
当你没有想过要写文章的时候,会觉得生活里没有那么多可写的素材。而当你真正认可了写作的必要性时,你就会发现今天看的一个视频,昨天看的一本书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而且如果你像我一样每天坚持写作,就会不自主地去观察生活,进而发现一些过去忽视的东西。
这其实就是“输出”倒逼“输入”的一个过程。
就像我们之前谈到过的那样,你要真的把写作当做刚需,才不会觉得这是一个苦差事,自然也不会为了“没东西可写”而烦恼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感受到自己状态的起伏。写得顺畅的时候,可能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一篇文章,而不顺的时候,一天也写不出来几句满意的话。
只要你能熬过几次这样的周期,就会知道事物发展的大致路径:
波动型上升。
也就是说只要你通过写作理解了这种规律,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变得淡定得多,自然也不会对小周期里的低潮感到过分的沮丧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或许还记得自己昨天思考过什么问题,但是你记得上周、上个月自己想过的事情吗?我猜大部分人不会记得。即便想起来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已经思考到哪里了。
如果当初你在思考的时候,用文字把它们都记录下来,那么现在回顾的时候,不光能知道当时自己的想法,更能看到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是否有更深入的思考
我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投入自己的时间。
有的时候,“一点弯路也不想走”反倒成为大家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因为每一步都想走的无比正确,最后连一步都没有迈出去。
最好的建议我猜应该是:
别犹豫,先走走看。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成长”的道路,那就不应该在选择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我不知道哪一条路对你的帮助最大,但是我知道它们都有帮助。而且我还知道,只要你不走,它们对于你永远也没有任何作用
什么才是“准确”。
同样的道理,我们说一篇文章到底对人有没有用,当然也要先定义好什么才叫“有用”。
只要你自己去考核每个概念,就会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太容易随便下结论了。实际上一篇文章到底有没有用,更多情况下取决于读文章的人有没有践行。
即便是一篇逻辑清晰的好文章,你看过之后并没有行动,你的生活也没有因此发生任何改变,其实它就是一篇“没用”的文章。
而即便是一篇没有那么“正确”的文章,只要你实实在在去做了,并且有所收获,其实它对你就是“有用”的
当你经历失败和痛苦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及时记录下来,这对于你今后的提升是最好的提醒。
,我们人就是这样:
低估对方的实力,高估自己的能力。
而打破这种认知偏差的唯一方法,就是亲身实践。只有你真正做过,才会体会到这件事的艰辛与困难。
不过不必担心,因为所有“举重若轻”的人也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重要的是在此之后能否面对差距,认真地积累能力。
而在这方面写作其实还有另一个功能:
帮助你记录眼下的窘迫,提醒你要认真准备。
我们人类很擅长遗忘痛苦,所以当自己经历过一些失败时就很容易忘记,然后就会重蹈覆辙。而如果你把这些经历都记录下来,它们就能时刻提醒你别忘记当初的经历
在不跑步的人眼里,每天跑步的人都是极有自制力,并且毅力惊人的家伙。但实际上,跑步给人带来的快感确实会让亲历者上瘾,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写作也是同样的。
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非常痛苦,因为过去从来没有坐在屏幕前认真梳理过自己的思考。但是一旦你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就会发现时间过得异常快,因为你已经开始享受这种思维提升带来的快感了。
所以说很多事情根本不是坚持,而是根本停不下来
lx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