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保卫长官当作一项制度
湘军取得胜利之后,曾国藩对湘军进行了一次换血。在战场上逃跑官兵都立刻打发回家,永远不再录用。除了罚,还有赏,支持猛将招兵买马,因此湘军很快又壮大起来。
曾国藩还为湘军立下这样一条规矩:一旦某军统帅战死,除非本部有受拥戴的继任将领,否则必全军遣散回乡,另行招募成军。这样一来,部下打仗的时候都会全力保护自己的长官。保卫长官本来是一种道德要求,但曾国藩通过制度使它变成了符合下属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
2.这句话改变了曾国藩命运
咸丰四年(1854)六月,曾国藩率水陆大军从长沙再次出发,攻向湖北,成功收复了武汉。咸丰皇帝高兴得简直不知如何是好,任命收复湖北的曾国藩为署理湖北巡抚。
这时,一位汉族军机大臣和咸丰皇帝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咸丰一听,悚然一惊,“默然变色者久之”。
这句话改变了曾国藩的命运。
3. 曾国藩的敌人
这个军机大臣,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说是祁寯藻,而历史学家朱东安先生考证说应该是彭蕴章。两人都属于曾国藩所说的“谐媚软熟之人”。都不愿看到曾国藩势力大张。
听了这位军机大臣的话,咸丰出尔反尔,收回了对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的任命。
4. 湘军的整体计划为何被打乱?
不管皇帝对他如何,曾国藩已经开始的军事生涯,还是得继续下去。因为他与太平天国的斗争,不仅是为了皇帝,更是为了天下,为了文化道统。
咸丰不给他官职,没有实权已经让曾国藩非常痛苦。他的乱指挥,更是打乱了曾国藩的整体计划。
咸丰皇帝是一个没有战略眼光的人,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所以咸丰认为战争的关键就是拿下南京。曾国藩从全局出发,根据地理形势,认为必须沿长江从上到下拿下几个重要节点,最后再解决南京。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清王朝正是在这个战略指导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正是因此曾国藩才那么重视湖北巡抚这一职务。
应该说,曾国藩的这些考虑是有远见的。但咸丰皇帝拒绝接受曾国藩的意见,强硬地命令他迅速东下。这下就打乱了曾国藩的计划,也导致他陷入困境。
网友评论